到武平寻访何仙姑踪迹
今年夏天,台风“白鹿”刚过,我们增城何仙姑文化研究会几个成员,便冒着雨后的闷热,探访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何仙姑文化研究会。
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人少山多,全县人口36万,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文明县城”“全省环境优美县城”。武平县城,古朴、宁静,街道没有熙熙攘攘的行人,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到处都显得那么安静,市容十分干净整洁。
何会长专程带我们来到灵岩村。只见一座形似狮子的岩石山丘,海拔不高,但登上去可看到全镇的风貌。这里有何仙姑之父何大郎墓,以及何仙姑真身所葬的乾湖遗迹。走过定光佛祖均庆院,后有一座“仙佛楼”,再过狮口祖殿,右侧有一何仙姑亭,供奉其父何大郎禄位,左旁立何仙姑塑像。
何会长介绍:何仙姑的父亲名何亶,又叫何大郎,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岁(公元829年)三月十九日辰时。参加科举中进士,赐文林郎。后梁太祖乾化年辛已(公元921年)选授福建宁化知县。何大郎爱民如子,清正廉洁,造福一方。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任满解绶,得到百姓挽留,于是全家暂时居宁化石壁西乡堡。公元927年,迁至武平县盈塘里“南岩石洞”(即狮岩)开创基业。后被尊称为“南岩始祖大郎公”。
武平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由武平场置武平县。何大郎于置县前67年开基武平。据《武平县志》记载:“何氏,始祖何大郎,唐进士,居庐江,开基岩前,为邑中最旧之族。”
何大郎一生,娶颜氏、黄氏、邓氏三人为妻,生有10子1女。何大郎的10个儿子成年后,他嘱咐他们做人要有作为,且任凭子孙播迁各地,而把唯一的女儿何琼,就是后来成为仙人的何仙姑留在身边。宋淳化三年壬辰(公元993年)何大郎101岁寿终正寝,仙逝于武平冷洋刘坑。
据清康熙《武平县志?方志》记载:何仙姑,父大郎,世居南岩,生而不菇荤,誓不适人。父母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辄与之。吕感,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何仙姑一生上山采草药,为民解除病痛,免费给百姓治疗疾病,凡有求者必应。被治疗患者,无不药到病除,于是民间百姓便把修炼得道,法术深厚的何琼供奉为活神。后来,何琼的故事被不断神化,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她身后更被进化为仙。据传何仙姑一生历经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实为罕见,堪称最长寿者。宋哲宗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何仙姑羽化于武平岩前宁洋刘坑何大郎公五世孙六一郎家中,享年150岁。据武平何氏族谱记载:“何仙姑150岁在武平县宁洋升天时,闻空中有鼓乐声,一朵祥云从卧榻直上云霄,见者无不惊异。自是乡人敬慕,塑造像于仙姑楼。”传说何仙姑一生修道,能知过去未来,镇魔扶正,爱抚黎民,为百姓的救世主。
日月如梭,世事沧桑。后来,道教把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成仙的八个人,创作成“八仙”的神话故事。何仙姑,也就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故事“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听了何会长的介绍,我觉得武平何仙姑的传说与增城小楼何仙姑的传说有异有同,但是增城何仙姑的故事在唐朝就有了,而武平的何仙姑故事元朝才有。武平人说灵岩村是何仙姑的正宗发源地,而增城人说小楼是何仙姑的正宗发源地。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我顿时有点蒙了。然而,何仙姑的发源地无论是福建武平,还是广州增城,都是我国民间创造的历史遗产,是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瑰宝。何仙姑文化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这份遗产不但属于当代,而且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而两地的何仙姑研究会,都会弘扬何仙姑精神,为中国的文化复兴作出贡献。
近年来,武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定光祖地、仙姑故里”特色客家文化资源优势的挖掘,打造“一仙一佛”文化品牌,投入183.4万元实施何仙姑亭改建及狮岩山顶观光平台工程。何仙姑亭的改建落成将帮助大家进一步走进何仙姑文化,了解何仙姑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同时,何仙姑亭的改建也极大地方便了何氏宗亲返灵岩祭祖。
离开武平时,两地会长亲切交谈,希望两地结成友好姊妹城市,携手发展“何仙姑文化”,讲好何仙姑故事。我想,这才是我们应当努力做好的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诗敏)11月30日,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爱相随增城正面管教的娟子老师在荔馨家园1楼休闲驿站开展“正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