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粮食管理所:打造“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秋收期间,宋东海(右)深入稻田认真察看增城丝苗米稻穗。
工人检查大米加工情况。
“机械手”自动运送大米。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简称“粮油展”)近日在安徽合肥举办,增城区被授予“中国丝苗米之乡”称号,新塘粮食管理所出品的“挂荔”牌增城丝苗米获得大会组委会颁发的金奖,为增城区争得了荣誉。记者近日实地探访新塘粮食管理所及其丝苗米繁育种植基地,了解其严格的粮食种植、收储制度和先进的粮食储存技术,以及每一粒健康的粮食在“走上”餐桌前,如何经历“闯关”,并享受精心的呵护。
“线上线下”互联互动 增长市场占有份额
据了解,粮油展创办于1999年,是国内粮食行业历史最久、档次最高、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品牌展会。本届展会秉承“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办展原则,以中粮集团为龙头的国内大型粮油产品企业、粮机企业、优势产业县企业、26个省的省团企业悉数参展,参展商总数超过700个。同时专门设立国际展区,国际展商分别来自波兰、荷兰、美国、日本、英国以及由中国-东盟中心组团参展的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获得金奖的产品,首要条件必须是近三年内无质量安全事故,并且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新塘粮食管理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王汉桥介绍,增城丝苗米素有“中国米中之王、米中碧玉”之称,已有久远种植历史。该粮所有专门的丝苗米育种基地,通过基地保存增城丝苗米原米良好的品种,并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帮助农民销粮保值增值。此外,该粮所以“线上线下互联互动”为策略,稳打稳扎地推进传统销售网点增销扩量。线上通过京东和各大子商务平台,线下以沃尔马、大润发等大型商场超市的销售方式,销售门店遍布珠三角地区,在市场占有率每年增长。
打造粮食生产基地 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更好地把控产品安全和健康这道关卡,新塘粮食管理所努力构造“从农田到餐桌”产业链,打造放心大米。
打造放心大米,源头最关键。近年来,该所建立增城丝苗米繁育种植基地,推广优质品种和富硒水稻的生产。11月中旬,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记者在派潭镇旧高埔村优质增城丝苗米基地看到,300亩稻田里的稻穗迎风飘舞,金谷璀璨。被称为“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的宋东海正在稻田中忙碌着,只见他走进田间,扶起被压弯了腰的稻穗,仔细鉴别稻谷的质量。“晚造稻谷米粒形状很好,颗颗稻谷腰身细长饱满,成穗理想,今年晚造种植的都是优质稻。”宋东海告诉记者,旧高埔村好山好水无污染的优良生态,无疑是生产优质米的大环境。该基地大面积种植的九个新研发的丝苗米新品种质量非常好,丝苗米油分及蛋白质含量丰富,煮出来的米饭特别香、软、滑,且饭味浓郁、可口。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打造增城丝苗米的品牌,该所特聘请宋东海作为基地种植顾问,同时积极联合广东省粮科所、广州市微量元素研究所合作研发优质丝苗米、富硒丝苗米等新型大米品种。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宋东海及水稻育种专家多次到田间观察水稻生长,采集数据、做好记录,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去年以来,经过培育、种植,多个品种丝苗米稻谷生长良好,全年收割量达30万斤。
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确保每粒米营养价值
我们经常在超市里能方便买到的优质袋装大米,究竟是怎么从田间地头的稻谷,一粒粒的还原成白色的大米,并装入真空包装的呢?
记者近日走进增城区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的新塘粮食管理所精米厂。走进大米生产车间,只见高大的厂房内整洁明亮,空无一人,唯有机器轰鸣。厂长陆卫兵告诉记者,精米厂现在有集水稻烘干、仓储、加工于一体的全自动、智能化的处理系统,生产技术水平省内领先,所以车间里看不见工人。
记者从加工车间一路走过去,可以看见清理筛、比重去石机、谷糙分级机、立式砂辊碾米机、卧式抛光机等数十台机器在作业。这些机器使水稻进入生产车间后,历经三抛三选、四道去杂、五次碾米等二十多道工序,最终被加工成精米。
走进包装车间,只见四五位工人在忙着做最后的包装。新塘粮食管理所副所长曾小帆说,车间有半自动包装机和全自动包装机,还有小包装自动可真空包装机。包装全部采用低氧保鲜技术,这样能保证大米的新鲜度,而且都是现包现装,随时可包装成品米装车运输,保证消费者吃到新鲜大米。“我们从栽培、加工到配送,坚持"品质零容忍",做到层层把关,全程可追溯,确保生产的每一粒大米都是优质大米。”曾小帆说。
新闻推荐
对辖区内的楼道、墙体里的乱粘贴、乱涂写进行全面清理。本报讯(记者李诗敏文/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1月25日,荔城街环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