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家乡的味道

增城日报 2019-11-26 11:05

都说民以食为天,我天生便是一枚吃货,所幸的是,从小至今我也到过不少地方,尝过当地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美食:在桂林漓江的游船上,我吃到了渔民们现捕现做、一口一个的小河蟹;在上海的城隍庙,我品到了最正宗的蟹黄小笼包;在北京,我更在那家名叫“全聚德”的餐厅里尝过最地道的烤鸭。可每每身处他乡,我就不由得惦念起家乡的味道来。如果说一种美食能代表一座城的话,那最能代表我家乡增城的,当属最质朴的迟菜心。

迟菜心是我的家乡广州市增城区的特产,它素有“蔬菜之王”,“菜心之冠”的美誉。它于立冬前栽种,经过90—120天才能收割,因其时至深冬才上市,比一般菜心要迟,所以被称为“迟菜心”。

增城小楼地处北回归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儿盛产的迟菜心能长到一米高,虽茎肥叶厚,可皮脆肉软,煮炒快熟,吃之甜美,非一般菜心可比。

翻开与迟菜心相关的菜谱,你必定会有无数的惊喜:什么迟菜心炒肉片、腊味迟菜心、蒜蓉炒迟菜心、清炒迟菜心、盐水迟菜心等等,实在让人目不暇接。尝之,你更会发现,迟菜心独有的清甜,与任何一道食材相配不但不违和,还能摩擦出新的火花。在眼花缭乱的菜式中,我最爱的恰恰是用极其简单极其淳朴的方法炮制的盐水迟菜心:只要你把菜心洗干净,往盐水里一煮,这道盐水迟菜心就大功告成了。在严寒的冬日,品一锅热乎乎的盐水迟菜心,品其清甜,品其温暖,便是人间最惬意的事了。

“七姐洞中神仙草,辗落名山显物华。菜心盈翠冬日迟,天赐丰饶胜奇葩。” 这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尚书写的诗,这位尚书名叫“张度”,是增城小楼人。当张度还是一介书生时,有一年冬天,战祸频繁,饥寒交迫的他在增城随处挖掘身边的野菜来充饥,却意外地发现这野菜居然鲜甜无比。后来,张度成了尚书,他回想起当年的“救命野菜”,就有感而发地作了上面那首诗,诗的末尾还着重提到了迟菜心,可见,迟菜心除了拥有提拔的身材、鲜甜的味道外,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清宣统时期,《增城县志》中亦有对迟菜心的记载,赞其为:“心最美,为蔬品之冠。”

我从小就钟爱迟菜心。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头有两块大约篮球场那么大的空地。学校把这块空地分成很多的小方块,给每一个班的同学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我们班的地里全都种上了迟菜心。不过两三个月,迟菜心快长得有我们高了。我和小伙伴们望着齐肩高的迟菜心,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快乐。现在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却感到那一份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少了几分。每当我吃起那清甜可口的迟菜心时,我便忆起童年里那一份可贵的乐趣来。

此刻,正值冬天,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能经严寒而不凋,我认为迟菜心也如此,天气越寒冷,它便越清甜。迟菜心用它伟岸的身躯温暖着世人的心,这难道不也是我们增城人民的奉献精神吗?

我爱迟菜心,爱它不加粉饰的清甜,爱它那质朴的家乡的味道,更爱它代表着的家乡人的质朴、坚强与奉献。

(指导老师:关汝华)

新闻推荐

增城农行助力迟菜心发展

本报讯(记者李意稳)11月19日,增城迟菜心农产品供销对接签约暨增城迟菜心协会成立发起仪式在小楼镇正旭现代农业孵化园举行。...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