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与市场终端对接,增城迟菜心将有专属供销APP 农户好卖菜 市民买好菜

南方日报 2019-11-20 06:36

增城迟菜心供销对接签约吸引了农业龙头企业、种植户代表以及农产品销售流通平台企业的参与。

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朱伟良通讯员/刘镇姚玉涵)增城迟菜心上市了!11月19日,增城迟菜心供销对接活动在增城区小楼镇举行,吸引了众多农业龙头企业、种植户代表及农产品流通平台企业参与。活动上,不仅宣布启动“增城迟菜心品牌创意设计大赛”,还透露将开发迟菜心供销APP,利用大数据平台与市场终端、供应配送商和销售渠道商对接。

据增城区小楼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平台和广州地区供需对接会和产品推介会等渠道,通过政府搭台、多方唱戏,串联起种植户、农企、电商、物流而搭建迟菜心产供销三方交易平台,建立“快递+电商+农户”的一体化服务格局,为农民、市民解决“卖难买难”问题,竭力帮助农民创收增收,提升增城农特产品的销售成效和品牌建设成效,助推农业产业升级。

前期增城区发起组建农副产品供销产业联盟,增城迟菜心发展协会作为增城区农副产品供销产业联盟的一个分支,针对迟菜心的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通过建立农户、生产基地、流通企业三方的产销对接关系,全面拓宽“菜篮子”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保障广州市冬春农产品供给,确保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蔬菜。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发起成立增城迟菜心产业发展协会,努力将协会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实现联农助农富农目标,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增城现有耕地39.5万亩,园地30.69万亩,林地109.2万亩,养殖水面6.81万亩,是广州市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和供港蔬菜基地以及“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今年6月,增城区更是凭借增城迟菜心入选首批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近年来,增城推进迟菜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6个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打造增城迟菜心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拥有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场304家,广州市蔬菜生产基地6个,广州市蔬菜专业村7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9个,广东省菜篮子培育基地4个。

下一阶段,增城迟菜心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带动成立迟菜心专业合作社,并为迟菜心专业合作社提供水、肥、种植设施的集中采购,从源头上减少农户种植成本,保证迟菜心品质标准;开发增城迟菜心供销APP,利用大数据平台与市场终端/各供应配送商和销售渠道商对接,全力推进实施增城迟菜心产供销市场推广战略。“通过品质的提升,让优质农产品装进大湾区百姓的"菜篮子",鼓起大湾区农民的"钱袋子"。”增城区有关负责人说。

据数据分析,今年增城迟菜心种植5.5万亩,比去年增加4200亩,产量约12.8万吨,预计总产值可达5.84亿元,同比增长9%。本次活动共对接销售企业53家,带动农户7500户,菜心交易总量达7.5万吨。

■知识点

增城迟菜心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朝

增城迟菜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增城传统的农家品种,种植历史悠久,素有“菜心之王”的美誉。增城迟菜心为冬天种植和收成的蔬菜,经过90-120天才能收割,因其时至深冬才上市,比一般菜心要迟,所以称为迟菜心。俗话说:“冬至到,菜心甜。”

增城迟菜心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相传明朝初期已有种植,距今约有600多年历史。增城迟菜心是增城当地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农家蔬菜。清宣统《增城县志》中有增城蔬菜“心最美,为蔬品之冠,附廊产者尤胜”记载,1974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广州蔬菜品种志》、1993年的《广州蔬菜品种志》也反映了“增城菜心”从“迟菜心”到“增城迟菜心”的演变历史。

新闻推荐

拧紧责任链条 精准补齐短板 荔湖上下齐心向创文攻坚聚焦发力

荔湖街完善万达广场周边交通标线标识,划分非机动车位998个。安装创文公益广告,营造浓厚创文氛围。雁塔派出所民警在执勤。...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