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是学校之间的一种恶性竞争

信息时报 2019-11-18 00:46

点击广东

环境执法越来越强大有力,“蓝色酸水直排河涌,广州增城区2企业被封2负责人被刑拘”(《南方都市报》11月17日),再次说明了这一点。污染环境,破坏水体,性质恶劣,是犯罪行为,不是罚几个钱就可以了事的。但愿相关案例能够警醒更多企业主。

除了监管部门执法给力,公益诉讼对遏制环境违法现象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广深两企业非法处置危险废弃物被省环保基金会索赔3000余万”(南方网11月17日)。一旦索赔获得法院支持,将意味着被告的违法行为得不偿失。而这,正是法律威慑力所在。

打击假冒伪劣,也需要这样的常态化威慑力。从“案值1.6亿!中山破获假名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金羊网11月17日)的新闻来看,假冒知名商标的制假售假行为,依然猖獗。这一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堪称市场的毒瘤。对此,理当持续性重拳打击,以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教育的公平公正,既需要政策维护,也需要法律保障。像“取消跨区招生资格!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因"掐尖"招生被通报批评”(《深圳商报》11月17日)这种情况,教育部门的处理非常合乎民意。义务教育阶段的“掐尖”行为,破坏了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同时对守法学校也造成了不公平。优秀的学校与教师,应通过“有教无类”来体现,而不是靠招收、选拔优秀的学生来体现。毫无疑问,“掐尖”是学校之间的一种恶性竞争,其宣扬的价值观也是扭曲的,即高分学生很抢手,低分学生遭人嫌——这无疑是极其错误的教育观。教育部门对此果断亮剑,值得肯定。

◎胡也屏媒体人

新闻推荐

“金融知识进校园” 巡回讲座圆满结束

本报讯(记者朱贵荣通讯员沈茂洲)11月11日晚,随着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举行最后一站的“守护校园金融秩序,防范校园网贷风险”专...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