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场 渐变靓公园 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取得喜人进展
曾经的垃圾填埋场,如今绿草茵茵如公园。
“早五六年前,这个填埋场垃圾成堆,刮南风时臭味会一直飘到家里,难受极了。没想到今天这里大变样,绿草如茵,仿佛一个将建成的生态休闲公园,美丽极了!”这是居住在翡翠绿洲小区的何大姐,在10月底参观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时对记者说的一番话。
何大姐的感受亦是众多群众的直观感受。
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新塘镇黑山与马头山之间山坳,总面积约为257亩,估算累计整个场的存量垃圾为610万立方米。曾经,由于该填埋场占地面积较大、处理垃圾量较多,垃圾产生的臭气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群众曾多次投诉。为彻底解决臭气扰民问题,新塘镇于2016年至2019年分别制定了《新塘镇陈家林垃圾填埋场封场工作方案》,按照“短期优化提升,近期安全封场、长期生态修复”要求,分时段、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填埋场封场整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塘镇自我加码,坚持以“人民满不满意,群众高不高兴”为衡量标准,把开展主题教育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主动作为,按时按质完成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封场整治主体工程的同时,深化生态修复工作,努力将其打造成新塘西部郊野生态休闲公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文、图/本报记者钟林威
封场整治工作完成
2016年以来,新塘镇就持续开展填埋场整治工作,并落实多项整治措施。一是加强陈家林填埋场的规范管理,聘请有资质单位负责填埋场日常运营;二是为解决臭气扰民问题,对垃圾堆体全面覆膜,并聘请专业除臭公司进行除臭,有效抑制臭气飘散;三是建设渗滤液面层引流及调节池设施、建设渗滤液处理厂,设计渗滤液处理量为400吨/日;四是建设沼气发电项目,解决沼气无序挥发问题;五是建设排洪、防火及雨污分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场道路,提高填埋场排洪导污应急能力。通过前期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了陈家林垃圾场内的环境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减轻了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018年5月9日,新塘镇完成与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垃圾转运对接,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正式停止垃圾进场。随后,该镇启动垃圾填埋场近期封场工作,以安全封场为目标,实施了堆体整形加固、封场覆盖、景观绿化、防洪排险等系统工程;同时,还进行了圾堆体整形、六层的封场覆盖系统、渗沥液导排系统、防洪与地表水导排系统、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地下水污染控制系统、环境监测及场地维护等修复工作。
该填埋场封场整治主体工程于2019年9月30日基本完成,通过封场整治,排除了填埋场堆体的稳定安全隐患及环境安全隐患,彻底改善填埋场环境及周边生活环境。
生态修复“锦上添花”
新塘镇意识到,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开展镇级填埋场整改的通知》(粤建村[2017]1741号)和《增城区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的实施方案》(增委办文[2017]31号)要求,仅仅是安全封场还不够,需要对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生态修复,全力推进景观生态提升,并完善配套园林绿化,力争打造成新塘西部郊野生态休闲公园,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目前,该填埋场的沿路坡面已铺设宽度约25米的大叶油草约5.4万平方米,其它地面铺洒草籽约10万平方米;下一步计划种植宫粉紫荆、金桂、小叶榕等植物,项目绿化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居住在附近的群众来到该填埋场参观时纷纷感叹:如果之前没来过这里,根本不知道是垃圾填埋场;现在公园已现雏形,环山路也在加紧建设,建成后会全家大小经常过来跑步锻炼。新塘镇明确,该镇将不忘为民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努力将该地块打造成新塘西部郊野生态休闲公园,变废为宝,实现土地资源再利用,给周边市民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凌东)近日,新塘镇举行产融对接会,及时向企业和金融机构传递产业、财政、金融等信息,搭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交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