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侨情概况
增城侨联游侨乡瓜岭村。
增城是著名的侨乡,全区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32万人。增城籍侨胞分布于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古巴、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泰国、菲律宾、斐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香港约16万人,马来西亚约6万人,新西兰约3万人。增城新塘镇的黄姓是最早到达新西兰的华人,新塘瓜岭村目前村人口700多人,但在新西兰有3000多人,在上世纪90年代,新西兰华人中,增城人占了三分之一。
增城的华侨史,既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奋斗史。鸦片战争后,增城人开始大规模到马来西亚和新西兰等地谋生,谱写了一篇篇带血带泪的奋斗史。早期到马来西亚与新西兰的增城人基本从事挖矿工作,在荒山野岭整天泡在淤泥浊水高强度工作,死亡率极高。新西兰的华人比马来西亚的更艰难,除了疾病饥饿,还要受到白人的排挤和凌辱。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增城人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凭着坚毅慢慢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还涌现出马来西亚首富郑景贵、南洋慈善家刘伯群等的杰出人物。今天,较突出的是新西兰的黄玮璋,被称为“薯仔大王”,所生产的薯条占了整个新西兰一半的市场份额,获新西兰国家荣誉勋章和太平绅士称号,现任新西兰中国和平促进会主席。
增城人在海外成立了很多同乡会馆。在新西兰、澳洲,因多数为新塘人,与东莞一衣带水,同乡会叫东增会馆。在马来西亚,因多数人是来自增城北部的客家人,且增城龙门原是同一个县,因此同乡会叫增龙会馆,增龙总会属下有太平、槟城、务边、甲板、和丰、端洛、金宝、吡呖等九个增龙会馆。新加坡的同乡会也叫增龙会馆,会长何国才同时兼任广东同乡会会长。在香港,早期有五个增城同乡会,俗称五会,分别是旅港增邑增义堂、旅港增城同乡会、旅港增城商会、香港新界增城同乡福利会、香港新界增城同乡联谊会。最早是旅港增邑增义堂,成立于清光绪十五年间(公元1889年),主要职能是在香港成立中转站,将居星、马、纽西兰、澳洲,客死异乡的增邑乡亲的遗骨收集到香港东华医院,再转运回新塘的宝善积堂(今新塘医院),通知亲人认领。为了更好地统筹协调各会的活动,于2015年3月8日成立了香港增城同乡联合会,首任会长陈士雄。
增城是增城籍华人华侨的根,在他们的心目中,乡情是一根剪不断的线,树不管有多高,都离不开深埋地下的根。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意稳通讯员农丰)记者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悉,今年以来,荔枝干腐病在增城区发展迅速,并有蔓延趋势。据近期在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