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之治·广州实践系列评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打通引导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日前,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广州:融媒体中心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报道了广州市从化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群众提供各种特色精准服务的经验。以融媒体建设凝聚众志、汇聚众力,让人人尽责的好氛围更加浓厚,也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加充实。
去年7月,自“中央深改组”首次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来,广州市紧紧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就地取材,特色化精准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构建了全域覆盖1中心8所253站1100多个点的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在融媒体平台上学习理论知识、观看直播课程、参加技能培训,随时随地、随学随用,让碎片化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一系列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同步推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社会治理成效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社会治理关系千家万户,各自为政,则一盘散沙;形成合力,则事半功倍。融媒体建设为什么能带来社会治理的好成效?归根结底,在于凝聚了合力,并用好了合力。一方面是打通壁垒。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畅通机制、扩大渠道,让人人参与的基础更加牢固。在这方面,广州近年来着力打造微社区e家通项目,为街镇、社区文明实践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目前,已覆盖全市11个区140多个街镇,链接区、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有超过280万的街坊用户。
另一方面是关注需求。紧紧围绕群众需要,推出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项目,让群众享受实惠,体验到实实在在的便捷。在广州,居民除了能在线上学习、听课,一些优质的宣讲和培训活动,也在线下开展。比如,作为广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窗口,新思想大讲堂过去一年里把56个宣讲团、百名理论专家、3000余场宣讲活动送到全市基层群众家门口,实实在在地成了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再比如粤菜师傅培训室。西和村1110个农户,一年来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室课程的就有490人次。目前在从化区,像西和村这样的粤菜师傅培训室已有24个,实现了全区域全覆盖,有效带动了全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画好最大同心圆。其实,不论创新的形式是什么,抓住了共建共治共享,也就抓住了根本。共,是共同之共,也是共赢之共,只有汇聚共识、凝聚众力,一件件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民生难点、痛点,才能在治理之下一一化解。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最终拧成一股、汇成合力,这正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条主线。
当前,广州正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此,广州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完善功能,让治理更有水平、发展更有质量,不折不扣落实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任务。
(广州日报评论员广言)
新闻推荐
上“新花城”砸金蛋赢5G手机 “新花城”上线一周福利多:将发布“脑梗地图”并办卒中防治名医大讲堂 《今日靓汤》将首办线下沙龙
下载新花城APP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上线一周来,提供了覆盖全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新鲜资讯;推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