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风情岳埔村
这里的水产品最具特色的是江河底中长成的蚬。蚬壳金黄色,蚬肉雪白,由此他们分别将其晒成蚬肉干,或烹任成蚬汤、蚬肉干焖花生、蚬汤粥和特色炒蚬。还有用鸡肉炒田螺,这些尝试起来极具水乡风味,美味无穷。
这个村庄的村民划龙舟的成绩很不错,每年外出参加各种级别的龙舟比赛均取得不俗的成绩,彩旗挂满了村委会。他们赛后保存龙舟也有别于其他地区和乡村,不是将龙舟深藏于河涌的污泥中,而是专门在河涌边建了长长的大棚,用桐油将整条船用油漆扫过,然后将龙舟空架在棚内。
著名文学家黄谷柳在他的长篇小说《虾球传》中曾写到民国时期这个村的人和事,这些后来成为当时人们酒后茶余的谈资。
这个村庄的村民有12个姓氏,但以袁姓为主体,他们和睦相处,共建美好家园。他们十分热爱祖国,保卫国防,适龄青年纷纷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间,这个村共有230多名青年进入部队服役,平均每年有3至4人应征入伍。现时健在的转业、退伍役军人就有90多人。
村里的村青年参军者多为海军,这是由于他们从小生活在水乡,熟习水性,他们在保卫祖国辽阔的海防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国后不少海上战斗,包括与盘据在台湾的国民党海军、与南越的西沙海战中和在南沙驱逐非法进入我国海域的军舰和渔船,都有这个村青年官兵的身影。
啊,美丽的水乡、美丽的村庄,它有着历尽百年沧桑的印记,有着中华民族复兴进入小康社会的逐梦,有着如诗如画的美好景色和风情,它就是广东增城最南端的水乡,在进村必经之处的路口,竖立着一块褐黄色的大石头,上书几个红色大字——美丽水乡岳埔村。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水乡,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三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和各种果树的花香、一年四季飘香着全村、飘香在广袤的水乡原野。
这个村庄三面临水,位于三条江河交汇处——增江河和西福河均从该村境内汇入东江。村庄内河涌交错迂回,鱼塘一个接一个相连,鱼虾河鲜及塘鱼等各种水产品十分丰富。村内老屋与一些半新旧的房子毗邻交错,麻石小巷在人们经年脚步的打磨中显得很光滑。新建的小洋房座座崛起,小学校园里传出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走在湖中的水榭连廊曲径,见到不少鱼儿在游弋或跳跃。村小道绿树成荫,老榕树枝叶婆娑,随风摇曳,迎接远方的来客。
这个村庄由于水资源充沛,土地肥沃,空气清新,种植的水果品种十分丰富,荔枝、龙眼、香蕉、木瓜、石榴等名优水果数不胜数。
这个村庄建村历史悠久,有着约七百年的历史,它从永乐年间走来,一路风风雨雨历尽沧桑,至今保留着众多古石桥、古建筑及古文物,最远的还有嘉兴和乾隆年间,比如西湾石桥、朝庵袁公祠、玉虚宫、禄和袁公祠、成章单公祠及蒲芦坊等等,这些远久的古代文物保存得很好。
村民一直唱着富有当地水乡特色的歌谣,荷蚬耙背蚬篓或撒网打渔,还在鱼塘养鱼种植蔬菜水果,他们曾长期有过艰难而又是贫穷的生活。但在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现时过得十分富饶和幸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龙永辉)10月31日至11月1日,荔城街联合区森林防火大队举办森林消防业务技能培训班。分两批对街道森林消防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