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高模式”:最早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模式之一
1983年,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的江村鸡场在全国率先采取“龙头+农户”的养鸡模式,为农户提供种鸡、养殖技术,并统一回收农户的成鸡进行集中销售,实行专业合作,成为全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模式之一。这种模式被当时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称为“江高模式”并闻名全国。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江高镇农民和全国广大农民一样,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如果说这是第一次解放了生产力,那么,“江高模式”则是第二次解放了生产力。因为通过这种专业合作组织,将“包产到户”之后松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而这种专业合作组织要成长,除了政策的扶持以外,还必须有龙头企业去带动,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实现标准化生产。
江高模式是以镇办鸡场为依托,联合8个村办鸡场和1000多家养鸡专业户,形成以场带户、科研与生产结合、与外贸部门挂钩、产供销“一条龙”的集团式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个多功能的服务系统,它为家庭经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良种繁育供应服务、饲料生产供应服务、技术信息服务、屠宰加工服务、产品销售服务。这种模式把生产和流通衔接起来,使家禽养殖业产销两旺,继而带动畜牧业兴旺发达,成为江高镇的支柱产业。它也促进了农业经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的轨道。
“江高模式”使得原本松散的农村个体户经济变成一种新的“龙头+农户”的产业化经济,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事实上,这也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农业规范化经营,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这种经营模式集中了农民个体的土地、劳动力资源,而企业则发挥了其在市场、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效果。
不久,“江高模式”又从畜牧业延伸到水果、蔬菜、水产等方面,对整个农村商品经济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蔬菜、畜牧水产、水果成为白云区农业的三大支柱,江高镇也成为广州“菜篮子”的主要供应基地。
“江高模式”还在番禺等地推广,全市家禽生产向专业化、社会化规模生产转化。1987年,广州实现家禽产品自给有余。1988年,广州的肉鸡出栏量达到3000万只,商品率达到95%以上,每年除自给外,还提供几百万只肉鸡出口。1987年,《人民日报》对“江高模式”进行了报道,并在全国大力推广,“江高模式”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李伦
新闻推荐
近年来,少儿培训从英语热、奥数热,转移到“编程热”。有家长认为人工智能是趋势,希望孩子早接触;培训方表示课程让孩子脑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