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感悟 廉洁在我心 我心将更美
从中新到荔城的路上,经常看到这块路牌标志——清献园,可是都没能够去了解是什么来着,在金秋送爽的日子,我们几十位少先队员终于有幸走进它,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清献园是纪念南宋名臣崔与之这位伟大人物而建立。他出生在增城中新镇坑贝村,他一生清廉勤政,为民除害,文韬武略,清风传家。
一踏进清献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手写崔与之的《水调歌头·题剑阁》,看完后,我不禁默默赞叹:真是有学问之人啊!
进入园内,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崔与之的雕像,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我们目光久久不能转移。雕像右侧,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长廊里又有几个小展览厅,各个展厅馆记录着崔与之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体现出了崔与之的大公无私。
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很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崔与之用自己家瓦房的瓦片修缮粮仓的这一件事:仓猝之下难以找到屋瓦,崔与之就叫属下用茅草盖屋顶,将屋内整饰一新,按时完成了任务。不久,用来储备谷物、调节物价、赈济灾荒的粮食仓库也因久未修葺而漏雨,郡守便打算卖掉储粮。崔与之得知,不顾官卑言轻,坚决反对。郡守改变主张,命崔与之负责修粮仓,崔与之以保粮为重,将自己居所的屋瓦拆下换用茅草,而把屋瓦盖在粮仓上。郡守因此赏识他的胆识才干,推荐他转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出了清献厅,就来到了菊坡亭。亭子旁种着满地的菊花,“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多美的秋景!菊花是如此圣洁!这菊花不正代表了他的为人吗?菊花在阳光底下更加妩媚,更加美丽,更加娇艳。
崔与之的故事,为我们增城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我们增城的一张名片。今天,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的环境,是否更应该努力学习?让每一位先贤的“清风”徐徐地吹向祖国大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秋玲)昨日,增城区召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会议,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即日起至12月底,增城区将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