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的夜市

南方日报 2019-11-01 06:04

●聂怡颖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南方人买菜按“斤”买,北方人买菜按“吨”买。南方人买小葱调味,在菜摊上扯一两棵,老板看看秤,报出价钱来“五毛”“两毛”。南方人买鱼,一条草鱼可以砍成好几段:鱼头、鱼身、鱼尾巴,各取所好,皆大欢喜。

我的北方朋友看到我用手机直播菜市场买菜过程,无限鄙视:“你买菜的分量,只够我们家的猫吃。”

鉴于此,作为纯种南方人,被威海夜市实实在在吓一大跳。

八块钱一斤的新鲜无花果,老板娘亲热招徕:“来尝一个,尝一个不要钱。”

还没有吃过新鲜无花果呢,就尝一个吧。直接掰开来,吃里面的果肉,果皮扔掉。味道甜得漏蜜似的,立刻停下来,买买买。说是八块钱一斤,分量沉甸甸的,老板娘还要多放几个。这是存心不赚钱的节奏。

麻辣小海鲜,十块钱小份,十五块中份,二十块大份。想着我们人多,要一大份。好家伙,直接来满满一碗,怕是有小一斤。而且这是去了壳的蛏子肉,用麻辣汁水腌制入味了,又香又辣,蛏子个个有中指大,肥硕不堪。这玩意在广东大排档上叫“蛏子王”,得四五十块钱一斤,带壳。

买了几样,胳膊渐沉,我们几个广东人上海人重庆人都开始瑟瑟发抖,连连说“够了够了”。

北京朋友和威海本地朋友却面不改色,习以为常。她们买好了这些“餐前小吃”,热情满满地指着前方:“走,我们去海鲜大排档坐下来慢慢吃。”

在威海夜市上,所有小吃摊都是配角,而那几间海鲜大排档是主角。竖起高高的高瓦数大灯,白晃晃地。海鲜池里水声哗哗,人声鼎沸,客似云来。

石斑鱼、鱿鱼、海参、海胆、海星,满坑满谷,一个一个叠起来,堆起来,直看得人两眼发花。

点菜吧,老板娘在旁边拿笔记录,随说随写。

海星十五块一个,这玩意南方少见,出于好奇,按照人头数一人点了一个。其他鱼虾螃蟹等海物,不敷细叙。海星是烤了拿上来的,一端上桌面,马上后悔。

做梦都没想到区区十五块钱的海星里,竟然藏了那么多的肉!

掰开烤得香脆的海星硬壳,炽热蒸汽扑面而出,带着海物特有的鲜美咸香。海星肉藏在海星的五个“腕”中,实实足足,连尖尖上那个“五角星”的一角也全是肉。现烤海星的肉非常好吃,甘美丰腴,齿颊留香,一个海星里得有半斤肉。

吃完一个海星,肚子就饱了,嘴巴还想继续。

一顿下来,个个饱得不能动弹,人人满足。

“这样能赚到钱吗?”我问威海人。

“我们威海靠海,海产品丰富,当然能赚。”

“以前总听说威海卫的大名,我还以为这边是个苦哈哈的边陲重镇。”我为自己的狭隘和成见感到汗颜。

对方哈哈一笑,不以为忤:“很正常。我们这个城市啊太偏僻了,其实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威海早就成了休闲优美的海滨城市。”

我深以为然,重重点头。

威海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北洋水师驻扎威海卫刘公岛和旅顺口。1894年,日本人蓄谋已久,发动海战,清军仓皇迎战,在刘公岛外展开激烈战斗。最终清军惨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及多名官兵以身殉国。

这一节历史每个中学生都学过,“威海卫”的名字因此耳熟能详。

百年以后,威海人仍然尊敬崇拜邓世昌。邓世昌是广州市海珠区人,当我说我住在海珠区的时候,威海朋友面露敬重:“那是邓大人的故乡。”后来在威海几天,同样的话,又听到了好多次。我这个异乡人在威海,竟因百年前的老乡备受尊重,实在万分自豪。

两弹元勋郭永怀则是地地道道威海人,他的研究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郭永怀不幸在1968年遭遇飞机失事遇难,发现遗体的时候,他还紧紧护着怀里的研究资料。

人们没有忘记英雄,郭永怀的事迹被写成书出版、排成戏剧公演。刘公岛和市中心建了邓世昌的雕像。邓世昌手持单筒望远镜,神色凝重,风吹起他的斗篷,他担忧地看着远方强敌。而他的脚下,是他向往已久的太平盛世。

新闻推荐

回顾10年,三旧改造摸索出多种模式,打造一批代表性项目 旧街道成网红打卡点旧村落摇身变“小镇”

海珠区艺苑路,TIT创意园经过改造后,变身创意办公园区。猎德村,古老的祠堂和崭新的高楼和谐统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