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周:来穗工作的业务能手
黄宏周(右四)对出租屋管理员及业务骨干进行指导。
“入户登记工作,其实是十分考验出租屋管理员耐性的。要一遍一遍敲开出租屋的门,不厌其烦地去做来穗人员的思想工作。”增江街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黄宏周说道。 13年前加入增江街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后,几乎每一天,在辖区的出租屋或企业、学校里,都可以看到黄宏周穿梭其间、辛勤工作的身影。
黄宏周先后担任出租屋管理员、来穗中心副主任,再到如今的来穗中心负责人,期间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凭着“脚勤、眼勤、嘴勤、手勤”,成为来穗工作队伍中的业务能手,多次被评为增城区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先进工作者。
文、图/记者陈剑婷
错峰时间走街串巷 用耐心“敲”开来穗人员的门
“脚踏实地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是他的人生信条。刚入职时,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虚心向老同事请教,不懂就问,在短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相关政策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作为一名一线出租屋管理员,他走街串巷,巡查出租屋消防安全;爬楼梯串门户,登记来穗人员信息;把采集的出租屋信息准确完整地录入到电脑系统。他每天兢兢业业地重复着这种既枯燥又辛苦的工作,一丝不苟,乐在其中。
为了能找到屋主和租住人,出管员往往需要错峰上班。而每天的18时-21时是出管员最忙的时候。巡查过程中,出管员经常会遇到租客不配合和拒绝登记的情况。“有些人初来增城,不明白广州的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制度,加上与新环境未建立安全感,他们难免没好脸色,容易发脾气。”黄宏周说,我们就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给他们解释政策,让他们配合登记。
除了登记租客信息,黄宏周和同事还要检查该出租房有无配备灭火器、有无乱拉乱接电线、有无违规使用燃气热水器等安全问题,消除来穗人员的安全隐患。
首创“楼长制”管理模式 打好温情沟通牌
“"人屋"登记工作不能只靠单一的模式开展,而是要创新方式方法。”黄宏周认为,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才能更好地推进来穗人员和出租屋服务管理工作。2012年,作为增江来穗中心负责人的黄宏周,首创增江街“楼长制”管理模式,选取辖区的西山村水东社作为试点区域。
“楼长制”模式是不需单纯靠出管员上门手工采集,就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联系工厂企业人事部门或大型出租屋楼长,实现采集前置化。而且,只要做通了企业主或大型出租屋楼长的工作,就能“覆盖一片”(即下属的所有企业员工和入住人员)。试行期间,水东社实现出租屋内承租人信息“采集率”“录入率”“注销率”“居住证办证率”四率全部100%,实现出租屋内“零刑事警情”的突破。
由于试行效果佳,2013年开始,增江街“楼长制”工作全面铺开。截至今年10月14日,该街已登记来穗人员33200人,出租屋8130套;规模以上大型出租屋153幢,都已安装智能门禁视频系统,同时,任命了52名楼长,服务管理这些大型出租屋及居住人员。
在黄宏周看来,要做好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来穗人员归属感的提高同等重要。
2018年,增江街成立了“来穗人员之家”,推进“社工+来穗人员”模式,定期开展来穗人员融合特色项目和融合服务关爱活动。针对有些村(社区)、企业、学校、小区对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认识不深或不太愿意配合开展的情况,黄宏周主动带头上门走访,注重温情沟通,详细地做好相关部门、社区负责人的思想工作,把来穗人员融合行动对增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讲深讲透,做到真诚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动上,多做实事,做到信息共通,互相协作,取得有关单位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扩大了来穗人员融合的覆盖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俗话有说“姜还是老的辣”。作为来穗人员和出租屋领域的“老姜”,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的业务知识、所实践出来的经验传授给身边的人。在他的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出租屋管理员成为优秀的业务骨干。
“身为一名党员,组织安排我在哪,我就在哪。岗位在哪里,责任就在哪里。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是一名合格党员该做的事。”黄宏周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丽萍)10月23日晚,增城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牵头联合有关派出所,在新塘镇开展打击整治酒驾违法行为统一行动。当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