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球化 湾区是抓手

广州日报 2019-10-27 04:13

位于黄埔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郑永年朱民龙永图马凯硕彼特·荣根马丁·雅克昨日上午,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政要、智库、企业的杰出代表齐聚广州香格里拉酒店,围绕“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共同的责任与担当”发表主题演讲,就如何推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廖雪明、苏韵桦、骆昌威、乔军伟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

新一轮全球化需要制度的现代化

“大湾区是新一轮全球化的最好抓手。”昨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从全球化的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分析。“新一轮全球化需要制度的现代化。制度的改革要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大湾区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其制度创新必然会有化学反应,也必然能推动新一轮的全球化发展。”

他说,“全球化发展只有一点,发展是硬道理。”人们应当反思,新自由主义走不通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全球化是未来更应追求的。据他观察,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人们收入巨大的差异,造成了当下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世界呼唤新型的全球化。这一新型全球化应当通过体制的改革保障更公平公正的分配。郑永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就是最好的改革试验田。

郑永年表示,到2035年,中国应实现人均GDP达26000美元左右的目标,但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并不好走。不过,相比西方政治出现的问题,中国则有制度优势,比如中国在分配上就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力消除贫困,这在全球来看都非常了不起。

郑永年认为,世界需要读懂这样的中国故事,同样,中国也应该向世界展示这样的故事。“中国现在是大国。外界越不理解中国,就会产生越多误解。”所以,“读懂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互相了解,才能真正对话。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申卉)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朱民:

未来五年对中国经济非常关键

昨日中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午餐演讲时表示,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正在接近一万美元,但增速在下降。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已经进入非常关键的阶段,“如果中国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将与韩国一致。如果下降,就会接近马来西亚、墨西哥的水平。所以,接下来的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决定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将影响全球未来二三十年的走势。”

朱民特别指出,市场型的服务业,比如金融、商业、零售,在中国发展的势头都不错,但是非市场型服务业,比如计算机服务业、商业服务业,在中国服务业占比中依然偏低。此外,医疗和教育服务业仍有上升空间。

“如何支持提升服务业质量的转型?要强烈依赖科技,加快数字化的进程。”朱民介绍说,中国的移动支付目前的体量是美国的11倍,这就是通过科技提升服务质量的例子。未来,5G、AI都会进一步促进发展物联网。AI、5G的应用场景是非常广阔的,无人工厂、无人驾驶、车联网、机器翻译、医疗诊断等场景,都在服务行业领域。此外,中国在应用机器人生产方面的增长非常惊人,工业数字化、智能物流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谈到本次会议的主题“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朱民表示,在贸易关系紧张的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并没有停止增长,而且有了更多的贸易伙伴。他相信,中国继续秉持开放政策,同时推进改革促进科技发展,中国经济将会持续增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全球化智库咨询委员会主席龙永图:

必须在全球产业链的问题上采取行动

全球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是昨日会议上嘉宾们议论的热点。多位政商学界人士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将削弱全球产业链,造成供应“断链”的风险。对此,全球化智库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专家龙永图在主题演讲中详细分析。他呼吁,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必须坚定地维护全球产业链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创新性。“这不仅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球的发展,有利于全球企业的发展。”

“过去几十年经济全球化最大的成果,就是全世界各个国家成千上万的企业,围绕自己的行业和产品,采取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完整产业链。”龙永图说,大大小小的企业,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关联在一起,这就是供应链的生态系统。龙永图强调,切断产业链,这是对全球化最大的摧残和最大的威胁。“我们必须在全球产业链的问题上采取行动。”

为此,他提出三个举措。一是保护全球产业链的安全性;二是捍卫全球产业链的完整性;三是保证全球产业链的创新性。龙永图留意到,近几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发展,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也开始进入到全球产业链当中。“所以我们既要加强跨国公司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也要更好地发展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市场占有、品牌优先、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小企业,使我们的全球产业链更具创新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杰出研究员马凯硕:

要解决关于全球化的三个矛盾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必须发起新的全球化。这将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成功。成功的前提首先要解决关于全球化的三个矛盾。”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杰出研究员马凯硕在演讲中开门见山地说道。

第一个矛盾是,全球化在改善人类生活条件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一些国家,人们对于全球化的支持却减少了。马凯硕引述自己的童年经历说明全球化对脱贫方面的作用。“1950年,也就是我出生2年以后,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都生活在贫困当中。我的童年生活是非常贫困的,当年没有抽水马桶,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是要去外面上厕所。”得益于全球化进程,全世界越来越多人脱离贫困。然而,曾经主导全球化的西方国家却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第二个矛盾是,在过去的全球化中,西方国家是受惠最多的,但现在有的西方国家却在损害多边主义。

第三个矛盾是,未来的新一轮全球化需要亚洲国家提供更多领导力。

马凯硕相信,如果人们做到以下两点,新一轮全球化将会实现。首先是达成一个关于支持全球化的共识,第二是亚洲必须意识到现在世界迫切地需要领导力。“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举办得恰逢其时,因为只有我们理解自己,才可以实现新的共识。”

德国荣根财团总裁彼特·荣根:

见证中国半个世纪,广州的优势是开放

1970年,31岁的彼特·荣根从香港坐着绿皮火车来广州参加广交会,从此结下与中国、与广州的不解之缘。作为德国荣根财团总裁和众多创业公司的投资人,彼特·荣根被德国《经济周刊》评为塑造“新经济”未来的100位重要人物之一。

昨日,80岁的他来到“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的现场,“透过广州,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整个开放历程,广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当下,全球化进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意味着,各国之间必须要有勇气保持对话,而且要进行开放、深入且平等的对话。”

眼下,“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荣根认为广州可以利用这一机遇实现新一轮的发展。“广州的优势在于开放的传统,广交会就是最好的明证。”此次在广州举办“读懂中国”的会议,让中外嘉宾通过广州这个缩影,了解中国整个开放的历程,了解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在当下这个节点别具意义。

谈到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荣根说:“包括中国在内的无数例子表明,只有和平和开放才能够带来未来的成功。贸易战只会是一场双输的战争。全球化进程到今天,其实每个国家都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相互威胁、互相排斥。我们需要勇气走出去保持沟通和交流,哪怕这样的交流可能是痛苦的、漫长的,但我们依然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差异和挑战。在全球化进程受到挑战的当下,各国之间更需要进行开放、深入且平等的对话。”

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

全球化将始终在曲折中前进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直以来,全球化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全球化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会发展的。”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在专题演讲中,通过回顾全球化的历史,解读全球化潮起潮落的原因,并为当下困境提出了多点建议。

全球化在1870年到1914年期间发展迅速,但后来出现了极大的逆转,直到二战后才得以重新再次加速。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全球化发展全面加速。中国在其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丁·雅克说:“我留意到,中国对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包容。这种包容性让中国很好地实现了脱贫减贫,同时也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经济。”

然而,一度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如今出现逆转的趋势。原因之一,在于有一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没有从全球化浪潮中获益,生活水平反而下降。2016年,这些人的不满情绪达到高潮,他们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不可能按照以前80年的做法去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因为历史有它特殊的时代背景。我们可能没有办法重复过去一样的做法,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需要寻求新的做法。”马丁·雅克说。

马丁·雅克预测,未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结局,关于全球化的观点和声音将持续博弈。但他确信,完全拒绝经济全球化的极端态度,是不可持续、无法发展的。

新闻推荐

黄埔区推出“教育10条”,让孩子“有书读”及“读好书” 每年增加逾1.5亿元教育投入

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通讯员黄于穗黄晓雪赖伟敏)将“编外聘用制教职员”转为“雇员制教职员”、设立区属公办校(园)长管理基...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