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促振兴:一群“领头雁”的苦与乐 群众有呼声、党员有回应,从化创新“六呼六应”工作模式

南方日报 2019-10-18 06:36

今年8月,从化区在鳌头镇西塘童话小镇启动首个“美丽银行”,参与垃圾分类就可以兑换日用品。南方日报记者符超军摄

以党建促振兴,南平村实现了蝶变。如今的南平村青山环绕,美丽宜居,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邬影红摄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广州从化南平村不仅有游客前来旅游赏景,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国华同样也在忙碌着。虽然是假期,但他的劲头一点儿也没减,巡逻、看望、检查……平日的工作都没落下,“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虽然辛苦,但是有所期待,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在从化西和村,游人如织,节庆活动轮番上演,热闹非凡,让前来度假的游客们徜徉在花海中感受美丽乡村的人文风情。如今,村民的日子同样开出了花——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任职后,强化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团结带领村里广大党员群众,以花为媒,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稳步前行。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北回归线上的流溪大地,这样的生动故事不断上演,汇成党建促发展的美丽乡村画卷——“领头雁”奔波在基层一线,推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一座座战斗堡垒结合创新工作机制,开创了党建统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新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朱伟良

“头雁”领飞

第一书记奔走基层第一线

一条由南向北的溪流从凤凰山脚溯流而上,贯穿从化南平村全境,溪水清澈碧透,两岸花草繁茂。穿过一个凤凰展翅般的牌坊,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崭新的沥青村道,成片的白墙黛瓦民居,国庆期间吸引着省内游客前来游玩,不少还是从海外而来。

“国庆期间,有更多的游客来到小镇,即使有辛苦,但我们必须要搞好环境,做好工作才能给游客们留下好的印象。”正是如此简单的理由,让张国华在国庆7天假期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其实不单单是我,村里所有的干部都一样,大家都是为了村里好,也没那么多计较。”张国华笑着说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要起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着眼于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带头人队伍,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百名第一书记驻村工程”,积极打造基层工作“主心骨”,推动村(社区)党基层组织增强责任意识和干事激情。

事实上,从化区早已选派了一批第一书记,驻扎在莲麻村、西和村、米埗村、南平村等地,全面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小镇建设、拆违治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有效推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

去年,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正式任职,他每天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所需所想,团结带领西和村广大党员群众,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稳步前行。”每天都忙于调研和走访,每周七天几乎都在联系小镇里的各种事项。”

去年9月,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第一期培训班在西和村开班。和一般的培训班不同,班上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当地农庄、农家乐的乡厨,而负责传道授业的老师均为中国烹饪大师。截至今年7月底,培训室共开展粤菜培训班45期,累计为当地和周边500多名乡村厨师和农民进行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本地“粤菜师傅”就业创业,从而增收致富。

“以前,西和村仅有几家农家乐,且均以家常小炒为主,无法留住游客的"胃"。”陈敬良说,粤菜师傅工作室的建立,有利于整体提升从化区乡村旅游的餐饮服务水平,使美食成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今年5月,从化区全面启动“百名第一书记驻村工程”,从各行各业集中选出优秀党员干部,派驻到该区超过全部行政村半数的一百多个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以“头雁”领航雁阵,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战斗力。

精心选派的112名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党组织工作,担任特色小镇建设村和重点项目建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与此同时,从化先后举办“头雁”队伍专题培训8期共1217人次,不断提升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重点项目建设的能力,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增添动力。

家园变美了

党支部书记脸上挂满笑容

见证了南平村近几年发展的人都会为它的蝶变而感到惊讶,乡间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村里错落有致的岭南建筑,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落后的“穷山村”。

今年是张国华连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8年,“现在村里路修好了,变美了;大企业进驻合作了,撑起了村民的"生意经";荔枝定制试点,村里收入高了……”每每说起村里的变化,他的嘴角都会忍不住翘起来,笑容里是他发自内心的喜悦。

“村里自然资源多,环境也美,但怎样才能发展起来呢?村民作为发展的主体,该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呢?”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张国华的脑海中。

“我们尝试开村民议事会,将一些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目前的政策任务放到会上说,效果十分好。”张国华说,村委多次开会商量,鼓励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将“为民做主”变成“让民做主”,让村民成为农村发展的主角,主人翁意识的增强让这条村焕发了新的活力。

为加强与农户的密切联系,南平村还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党员干部挂钩农户。每名村“两委”干部成员直接联系1—2个经济社,每名经济社干部直接联系本经济社村民,每名农村党员直接联系5—6户农户,做到“走社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民心聚拢了,发展的路子也就好走了。张国华介绍,两年前,南平村村委会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正式开启村企合作建设特色小镇新模式。

政府引入社会力量,把城市物业管理的理念搬进了南平村,在村里成立了“乡村综合管理办公室”,对村域公共区域的公共秩序、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进行统一管理。“城市里有"城管",我们村里也有"村管"。以前,村里居民楼外墙各式各样、风格不一,整体性和美感都不强。如今,南平村建筑外立面整饰工程全面完成,成片的白墙灰瓦居民楼已经成为南平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他说。

在坚强的党组织带领下,南平村真正实现了蝶变。2018年,村集体收入约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同比翻了一番。看着村内人来人往的游客,张国华再次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我相信以后村里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从化区221条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带头从村委会办公室、自家庭院和房前屋后做起,示范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提升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乡村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首要需求就是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党员干部带头把工作做好了,村民的思想层次提升了,才能把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真正落实好。”

目前,从化区221条行政村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95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7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创新机制

探索“六呼六应”工作新模式

与往年不同,今年全省荔枝产量都迎来了“小年”,作为主产区的从化也不例外。据悉,从化区共种植约30万亩荔枝,约占广东省荔枝总种植面积的7.3%,是广州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但在今年,荔枝产量只有去年的三成左右。

“为了解决群众"荔枝减产不减收"的呼声,我们开展"乡村振兴美荔定制"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宽荔枝销售渠道,用实际行动作出回应。”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5月,从化区在南平村正式启动荔枝定制系列活动。此次定制活动选取南平村优质片区荔枝树划定专属区域,在专属片区区域内以棵为单位进行订购,分为定树或者定量定制,并安排专人全程服务。

“以前荔枝成熟季节,要从早忙到晚,还要担心荔枝能否及时卖出去。现在只要把荔枝管理好,等客人来采摘就行了,而且收入也更高!”南平村村民张叔前对“荔枝定制”模式大为赞赏。他说,虽然今年是荔枝“小年”,但家里参与荔枝定制的果树也早早被“定制”。“参加荔枝定制后,收入提高了将近30%,这就像给我们吃一颗"定心丸"。”

从化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私人定制”就类似于“量身定制”的市场经济模式,有效避免一定的经济风险,也就能够减少农产品滞销情况的发生,这样就实现了农产品从传统的自产自销到产品订制、定向销售的转变,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拓宽了渠道。

据统计,今年从化区通过荔枝定制销售模式认购5000多棵树,预销售荔枝43万余斤,零售价格达30元/斤以上。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今年以来,从化区践行“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工作格局,聚焦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以红色文化传承地著称的温泉片区23个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为试点,创新实施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六呼六应”工作模式(党委呼、各方应,项目呼、审批应,治乱呼、执法应,民声呼、党员应,富民呼、双创应,梗阻呼、追责应)。推动实现中央有部署、党委有行动,企业有需求、政府有服务,群众有呼声、党员有回应。

“我们成立了温泉地区优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了温泉片区党委,把辖区内温泉村、温泉社区、广东温泉宾馆等23个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总)支部全部纳入党委管理,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企业落地和项目建设审批耗时长的问题,群众反映的水环境污染、违法建设、部分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群众不断增长的对富裕生活的向往,部分党员干部推进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中梗阻”问题等呼声,通过建立党建一体化机制,作出了一系列相应措施。

群众的呼声就是党员行动的哨声,让呼声得到有效解决,从化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纵深

从化区针对群众关切的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221条行政村率先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存进去的是垃圾,取出来的是可以兑换商品的积分,如此新奇有趣的“银行”,叫作“美丽银行”,这是从化区鳌头镇西塘村在全省首度引入的垃圾分类智能平台。

“美丽银行”像一个中型的公交车站,由其他垃圾箱、餐厨垃圾箱、可回收箱、有害垃圾箱和商品兑换机五大功能区组成。拿出积分卡,刷上二维码,桶口自动开,垃圾投放好,积分存起来……简单几个动作,西塘村村民就完成了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垃圾分类投放。

作为广州市农业农村大区和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从化区结合区情实际,针对群众关切的人居环境、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问题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从化区针对区情特点,聚焦生态振兴,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担起使命。今年6月,珠三角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广州从化召开,提出要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行动,全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建设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标要求扎实推进“五个美丽”行动,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次提档升级,将田间地头、山林水泉、城中村、工业园区、河涌池塘、农房等全要素、全方位纳入整治内容,建设具有岭南风情从化特色的“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进一步提升全区全域农村人居环境。

走在米埗小镇干净整洁的村道,可远望潺潺的流溪河水,近观丰收喜人的田间稻浪,让人沉醉在恬静的田园风光之中。而在南平静修小镇,沿着宽阔的柏油路,穿过院落村舍,进入乡间栈道,也可体验乡村的别致韵味。这些美丽宜居乡村、特色小镇,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逐步呈现。

据悉,目前从化区221条行政村率先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90条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5条村已基本打造成特色精品村。当前,从化区还创新完善挂点机制,区领导包村挂点、挂帅督导,全面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设置“美丽银行”推进垃圾分类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化区全面实施农村环卫作业社会化管理,加快更新和完善农村垃圾收集点等环卫基础设施,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固体废弃物垃圾“零填埋”和处理不出区。

从化区全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创新设置“美丽银行”“美丽超市”,配合建立垃圾分类红黑榜,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在西塘童话小镇,“美丽银行”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最大亮点,它由其他垃圾箱、餐厨垃圾箱、可回收箱、有害垃圾箱和商品兑换机五大功能区组成。村民往“美丽银行”分类投放垃圾,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可以兑换垃圾袋、饮料、食物、日用品等商品。

现在,“美丽银行”已经有了不少“粉丝”,西塘村村民都自觉把垃圾分类投放其中。“果皮、茶叶这些厨房垃圾也可以投进去换取积分,"收买佬"都不要这些的。”村民陈伯表示。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干净清澈的水塘、绿树成荫的村道、整饰统一的商铺、崭新完善的康乐设施,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漫步于村道上……这是江埔街江村村沙塱社的场景,这一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面得益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双管齐下。“有了污水处理设施,以前的黑臭水体再也不见了,环境变得更好了!”村民江姨说。

近几年来,从化区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区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点1006个(含集中式30个),惠及人口46万人,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从化农村污水收集率从2016年的38.3%提高至2018年的78%,提前实现并超过省2020年40%的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区共建成乡村公厕160座,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8.42%。坚持乡村厕所“三分建、七分管”,建立了乡村公厕巡回保洁制度,为乡村厕所配置专职保洁员,做到12小时保洁、开放。

生态环境更好了,人居环境更美了,发展动力更强了……创新工作方法,一批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如画卷般在广州北部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全球温泉产业智库头脑风暴峰会从化召开

信息时报讯(记者韦柑潞)10月12日~13日,全球温泉产业智库头脑风暴峰会(简称“G3T”)在广州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召开,多国温泉康...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