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湾区“后花园”:从化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炼成记

南方日报 2019-10-18 06:44

北回归线标志塔和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在从化相遇,从化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邬影红摄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广州贯彻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

从化区地处广州北部,是全市农业农村大区和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奋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与粤港澳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努力打造大湾区“后花园”的从化,为广州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提供哪些启示?为了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现实通道,南方日报记者近日深入田间地头,解码从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一艘游船缓缓行驶在流溪河水上绿道中,河面时而荡起层层涟漪,时而浮现江心小岛。河两岸缓坡上种植着各类草木花卉,形成富有层次感的美景。岸边还有着一条可骑行的绿道,一路上尽享满目绿色、清新空气、扑面煦风。

这是广州从化卫东水陆绿道,也是广东省唯一一条陆上绿道与水上绿道相结合的绿道,总长6.3公里,从游船上望去,便能看见青山绿水、田野楼房汇聚成一片乡村景色:金黄稻田一望无垠、清澈溪水潺潺流淌、精致民居鳞次栉比、远处青山若隐若现,散发出浓浓乡愁,承载着乡愁的味道。

走在从化田间地头,一面是青山依傍、碧水环绕、环境整洁的美丽乡村,一面是高端资源和优势产业汇聚的特色小镇。景美可赏,人居可适,民富可留,乡风可咏……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和谐乐章正在广州北部奏响。

策划:陈邦明朱伟良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周甫琦

生态优先

全域推进“五大美丽”行动

白天风光怡人,生态得天独厚;晚上灯光绚丽,夜景迷幻醉人。这是如今从化温泉风景区的景象。一条约8公里的绿道和河面上的两座桥,将流溪河在温泉镇里围成了一片湖,也被称作温泉环湖绿道,成为了附近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除了环湖绿道,沿着另一条绿道往外走上4公里左右,穿过一座“生态之门”,步行在秋枫茂密的林道上,可以看见缤纷的鲜花、青葱的山林、别具特色的民宿。沿路向前,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现代化会议中心便跃然眼前,这里是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的永久会址。

这座位于广州北部的普通乡村,在经过生态设计的修饰和组合后,成为面向世界的生态设计小镇。“曾经废弃的农贸市场,经过短短89天改造,变身世界生态设计大会永久会址。我们改造旧有资产,在没有新增一分建设用地的情况下让这里活了起来。”从化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宝趣玫瑰世界、樱花园、绿宝轩、正欣园艺……走进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就像走进了一个“花花”世界,依托万花园的花卉平台,38家花卉企业沿路铺展。

在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的基础上,从化通过特色小镇规划引领,以“美丽廊道”为动力轴,将全区221条行政村统筹划分为15个片区,连片实施“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和“美丽园区”行动,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从温泉风景区,到生态设计小镇,再到米埗小镇,一条绿道串联起的村镇变迁,正是从化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缩影。

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从化设置“美丽银行”“美丽超市”,深入开展“五个最美”评选活动,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结合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和地形地貌特点,在全市率先出台农村污水处理建设作战图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指引。

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大力整治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等现象。通过持续努力,农村人居环境呈现天蓝、水绿、山青、地净等美好图景。

立足于“特”

将自然禀赋融入产业发展

西和村依托万花园的花卉平台,引进38家花卉企业和一批青年创客项目,“花卉+文化”“花卉+旅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业态逐步打响品牌,前来赏花、休闲、研学的游人络绎不绝。

目前,以城郊街道西和村为核心的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已流转土地9000多亩,落户企业50家,形成了以多肉植物、兰花等为主的花卉种植产业,并衍生出以樱花、玫瑰花、火龙果等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以文化创意为主导的研学产业。“有人笑说外来媳妇不是嫁到了农村,而是嫁到了花园。”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笑着说。

米埗地处流溪河畔,有洛溪河与磻溪河从境内流过,村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广。环境优美、乡风淳朴以及交通便利让米埗吸引了不少游客,优越的生态和地理条件也组成了米埗小镇独特的发展禀赋。

米埗小镇的民居外立面整饰、“空心屋”盘活为民宿、基础配套设施、自然景观打造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在民宿经济的带动下,米埗民宿群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米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肖丽说,作为乡村经济新业态的典型代表,位于米埗小镇的首个高端岭南风貌特色民宿群已初具规模。

西塘村完成从“问题村”到“示范村”的蝶变,童话小镇的品牌吸引了农耕田缘、田缘花舍、龟博园、白云苗圃、大富贵果业、羊城之旅等34家环境友好型企业进驻。农耕田缘累计投资了1500万元,先后购置生产和冷库设备,建起温室大棚,联合创始人王海宝要把绿色生态的农产品直供珠三角的千家万户。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从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越发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吸引着来自全国的产业资源。

生态设计、文化体育、特色民宿等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全国民宿大会等高端会议永久落户从化,全国首个生态设计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首个GLP生物医药综合创制平台陆续启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强劲的生态经济在特色小镇相融共生。

“乡村振兴不是种花、种草,而是要用活资源产生价值,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说,乡村发展首要是产业振兴,要念活“山水经”“草木经”,从化科学谋划特色小镇网状特色空间布局,在全区统筹布局20个产业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

一幅以山水田园果林为底色,把自然资源融入产业发展的画卷正在广州北部乡村渐次铺展。

富民又兴村

城市要素与农村资源碰撞出新火花

从去年底开始营业至今,生态设计小镇迎来游客达7万人次,庞大的人流带来了消费需求,进一步刺激农村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也让许多村中的青壮年找到了就业机会。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应放天告诉记者,生态设计小镇建成后,构建起人才孵化、创意培育、资本助力的生态圈,与周边农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比如我们设计荔枝木文具作为大会礼品,大量采购当地的荔枝木,并聘请当地人帮忙,指导他们设计和加工。”在小镇的运营中,也充分引入本土的力量,招聘了数十名本地青壮年,通过严格的培训后分配到生态设计小镇的各个岗位上。

“进入生态设计小镇工作,每月可以拿到2500到3000元的薪酬,日子越来越好。”塘尾村村民黄艳桃原本只是在家带小孩、照顾家庭。不久前,她应聘到生态设计小镇餐厅,通过培训当上一名烘焙咖啡师,谈吐和礼仪的变化让家里人惊叹。“有了调配咖啡这门技能,以后到哪里都有(工作)机会,根本不用愁。”她笑着说。

从化乡村位于广州市内,既有农村特色,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也只在1小时左右。依靠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区位,城市高端要素和乡村资源在这里找到了汇合点。

从本土成长的外出务工青年,到顶着“海归”头衔的学霸,再到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博士、硕士,一大批优秀青年来到从化乡村干事创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在山脚下的团星村和三将军村,艾米农场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艾米农场发展为稻香小镇,使用上了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及田间智能机器对生态水稻大数据进行全方位监测和采集。

从企业高管转型新农人,创始人唐飞有着更大的野心:今年7月,该小镇正式启动建设,涵盖了村社环境工程、艾米会议中心、生态湿地保育工程、5G智能建设工程等13个产业项目,未来将打造成为粤港澳人工智能农业科技小镇。

“在城市要素的催化下,美丽环境转化成美丽经济,特色小镇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居民流转土地有租金,在家门口打工又有工资,这几年收入提升不少。根据2018年统计,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0%以上。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外地媳妇都不愿意嫁到西和村。产业发展起来后,年轻人回来了,外地媳妇也多了起来。陈敬良说:“村里何溪农庄的老板娘周燕琼,就是外来媳妇的代表,她通过粤菜师傅培训学习烹调,扎根乡村,生意红红火火。”

企业进驻、“头雁”下沉、青年回流、技术引进……一批批充满活力的城市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专家观点

特色小镇连接城市与农村

“广州从化正在探索超大型城市近郊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表示,从化农业农村、生态优势特点突出,又是广州这座超大城市的一个区,建设特色小镇对于加速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既能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又能吸引城市资源要素的流入。

他认为,特色小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对于乡村植入现代要素和挖掘存量资源价值,能发挥功能叠加优势。通过集聚和利用乡村资源要素发展特色产业,能够将先进理念和管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现代要素引入乡村,并提升乡村土地、人文、生态等存量价值,打造产城融合、人文与自然融合、创新与传统融合的包容性空间载体。

在杜金沛看来,特色小镇关键在于“特”,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赢的生态经济新格局。“小镇之间要互相有区别、相互有联动,利用好特色小镇这个重要引擎,实现城镇与乡村的互联互动互通,并通过特色小镇孵化出一批具有愿景、更有能力的扎根于农村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化组织,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协调发展。”他说。

■特写

年轻人回乡开酒坊小镇里生活也飘香

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位于广州最北部的山区地带,当地酿酒的传统由来已久。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络绎不绝的游客寻着酒香来到这里。

“国庆7天时间,我们就卖了5万多元的酒,其中客家黄酒更是热销。”莲麻村山香酒坊创始人白杰鹏指着身后的酒坊说道,简单的卖酒门面,就在屋外的木瓦棚下放置个货架,摆个小石桌,几张用酒坛做的凳子供客人坐下免费尝酒,大部分的空间作酿酒之用。

很难想象这个在自家酒坊忙前忙后的汉子,五年前,还在佛山一家国企工作,彼时,他的年薪就已经达到了30万元。

“但我一直都喜欢自家酒的味道,又香又醇。”白杰鹏的爷爷就是酿酒人,他的父辈同样也接过了衣钵。曾经有一次回家时,父亲向白杰鹏说,自己上年纪了,对酿酒的工作已力不从心,祖传的酿酒技艺需要有人继承。“这个时候,我听闻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带动下,村里的创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也就下定决心放弃了外面的工作,回乡当一名酿酒师。”2014年年底,白杰鹏便回到了莲麻开创酒坊。

“创业真的不容易,刚开始的两年都是靠家里人补贴来日常生活。”白杰鹏感慨地说。

2015年,历史悠久的莲麻头酒借助莲麻特色小镇游建设的契机“酒”名远扬。小镇因地制宜取材,把酒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发挥流溪河水源头的生态优势和莲麻悠久的酿酒历史,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围绕莲麻酒文化,打造酒文化商业街、斗酒广场建设百家酒坊。并利用新成立的莲麻酒业公司销售平台,帮助各个酒坊打开销路,仅用一年时间就把白杰鹏的酒坊积压了几年的米酒全部销售了出去。

如今,白杰鹏米酒的销路已经稳定,现在他家酿酒作坊的月产量达到了三四千斤,有时还供不应求,年产值可达60万元,一年有近40万元的收入。“又可以顾家,又能挣到钱。”如今,白杰鹏的酒卖得好,又有家人相伴,他黝黑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今年7月,白杰鹏更是注册成立了杰鹏酒业有限公司,不仅销售自家酿的酒,还能给周边酒坊和个体户提供酿酒培训。“大家酒的品质上去了,才能走专业的道路,把莲麻酒的品牌打响。”白杰鹏说。

白杰鹏的故事只是莲麻村村民走上致富路的一个缩影。像这样以家庭为单位的酿酒作坊,在莲麻小镇有27家,当地还建起一家企业建制的莲麻酒业。现在,莲麻的酿酒产业向特色化、集聚化方向发展,莲麻酒业、酒鬼街、十里酒巷、斗酒广场、杨记酒铺等与“酒”有关的产业成为了广州最北门户的一张靓丽名片,幸福的笑容挂满莲麻酿酒人的脸上。

新闻推荐

“最贵鱼刺”卡喉引发多器官衰竭 男子患上坏死性筋膜炎 住院花费十多万元

医生正在给小徐做检查。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摄影报道)“万万没想到,一根小鱼刺竟然造成那...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