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讲所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柯楚彬:把农讲所全部还给观众
柯楚彬四个出新出彩之城市文化综合实力
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让老建筑焕发出新活力,农讲所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柯楚彬坦言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从2018年起,他开始参与农讲所的新一轮改造工作,时刻以文物为中心、以观众为中心,用绣花功夫对农讲所进行改造。如今,农讲所的改造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崭新而古朴的农讲所旧址每天吸引着数千名观众前来参观学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古建修旧如旧让夜晚亮起来
在很多老广的心中,农讲所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由花岗岩砌筑的六柱三间冲天式牌坊棂星门,门上悬挂着横匾“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这是由曾在此担任教员的周恩来同志亲自为农讲所题名。
柯楚彬告诉记者,其实就在几年前,棂星门还是难以呈现出全貌的。从外往农讲所内看,一个硕大的安检厅挡住了棂星门的一角。“很多游客想在这里拍照都难以尽兴。”为了将这片景观还给观众,农讲所主动将安检厅向两边移位,让市民一眼能看到挺拔的棂星门,雕有云龙纹饰,柱前后置抱鼓石。
很多人到农讲所参观,参观路线大多是沿着中线的古建筑从南到北一路游览,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农讲所的左路,还有一处“隐藏景点”——青云巷。在这里,东侧是青砖灰瓦,西侧是红墙黄瓦,两面墙壁形成的长廊相映成趣。为什么很少人发现?柯楚彬解释,这里以前大部分都是办公点,所以是半封闭的,游客是走不进来的。2018年起,为了让观众有更大的活动空间,30多名农讲所工作人员全部迁出红墙之外,把这个9000多平方米的农讲所展区全部还给文物、还给观众。“青云巷变得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不时有观众来这里打卡拍照。”柯楚彬说。
除了给观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从今年6月起,包括农讲所在内的8家博物馆,每周五至周日延长开放至21时,这一举措也给了观众更灵活的参观时间。“2020年,我们还要进一步让农讲所的夜晚亮起来,不仅仅保障基本照明,还要让农讲所在夜晚变得更加梦幻。”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古木
农讲所大名鼎鼎,但其实,这里原来是明代修建的孔庙,清代更名为番禺学宫。所以,古建筑之间留下了很多古树名木。柯楚彬告诉记者,农讲所现存5株古树,包括铁刀木、龙眼树、木棉、菩提树等,都是上百年的古树名木。
“保护好这里的古树,让市民走进农讲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气息,为这座城市留下记忆,所以我们要"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古木"。”柯楚彬介绍,根据记载,当年,毛泽东经常在龙眼树下给学员们讲课,所以他们一直想重现当年的场景。可早几年,他们却发现,就算再怎么贴心地照顾,这些古树也会经常树叶泛黄。“一直不知道什么原因,以前我们都是大树出了问题再解决,如今我们开始提前介入保护古树。”
他介绍,在林科院的帮助下,他们发现这些古树之所以“病恹恹”的,是因为农讲所地势低洼,雨季时地下水会“积”到一起。“天气一热,就像煮火锅一样煮着这些古树,它们能不病吗?”所以,他们开始进行地下排水管的疏通,给这些古树戴上“检测仪器”,在周边凿水井,同时,还深入地下几十米,给古树根系注入营养,壮根促根。
古树新生也为农讲所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柯楚彬的策划下,农讲所开始将这些龙眼树利用起来重现当年场景,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还原了当年农讲所学员在龙眼树下上课的场景,组织开展起"农讲所奇妙夜"系列之"龙眼树下听古仔"粤语讲古惠民演出活动,还带领新公务员在百年龙眼树下共话新时代如何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红色文化
从今年6月起,广州市属8家博物馆,每周五至周日延长开放至21时,逢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传统节日期间也延长开放至21时;3家博物馆、纪念馆,除闭馆日外,每天延长开放至18时30分,同步推出6条“夜游广州”精品旅游线路。
此外,广州旗帜鲜明地实施红色文化弘扬工程,开展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越秀区创建国家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稳步推进,组织“不忘初心、红色之旅”活动,推出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荔湾区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制定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博物馆专项法规《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开创多项文物保护工作先河。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悉,番禺区洛浦街沙溪大道与番禺大桥节点改造工程正在公开招标。该工程位于番禺区洛浦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