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讨作引领 劳动教育展新貌 增城区开展中小学基于STEM理念推进劳动教育研讨活动

增城日报 2019-10-15 10:59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

本报讯 (记者陈焱欢 通讯员黄勇明 文/摄)10月12日,2019学年第一学期广州市中小学科技实践教材实验学校(增城区)工作会议暨增城区中小学基于STEM理念推进劳动教育课例研讨活动在增城区富鹏小学举行。这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STEM教育”“科技实践”“劳动教育”四位一体的研讨盛宴。全区的16所广州市STEM教育试点学校、31所广州市科技实践教材试验学校以及各镇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共260人参加活动。

课例展示促提高

活动上,富鹏小学的张秀恒老师和范健丰老师分别展示了两节精彩的劳动教育课,两节课均依托科技实践教材,基于STEM理念融入科技创新元素,课堂上学生体验“做中学”“学中做”,参与度高,观课的教师兴致昂然,纷纷走近学生身边参与互动。

张秀恒老师执教的课例是《中草药种植——方法指导课》。该课例把“科技实践教材与劳动教育内容融合”,指导学生种植中草药。种植前,富鹏小学对学校中草药种植园的每块土壤的土质进行检测,并根据观察、检测的结果,结合每种中草药的特性,选择适合的中草药品种。课堂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从坑深、坑宽、间距、土质等方面去思考,让学生探究种植方式与成活率的关系。张老师结合方法指导课的课型特点,学以致用,在指导学生方法的同时,重点让学生在种植园去实践验证所学知识。学生亲身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在使用科技实践教材的同时也践行了劳动教育理念,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深刻体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范健丰老师执教的课例是《唇膏的DIY》。范老师的整节课都践行了STEM教育理念,学生课前掌握了采腊、蜂蜡提纯等实验操作,课堂上以唇膏再制作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回顾制作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去发现制作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亲历回顾、反思、评价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范老师用精炼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概括,创建操作、交流、实践、反思的平台,让学生认真探索唇膏制作的方法。学生有条不紊和熟练地进行着每一步操作(融腊、倒模、冷冻等),最终形成了唇膏成品。

经验交流促发展

在组织试点学校进行经验介绍环节,富鹏小学副校长黄勇明作《基于STEM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开发经验》的专题发言。黄校长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特点、课程总目标、基于STEM课程目标细化、富鹏小学基于项目学习课程架构、课程内容、基于STEM的PBL项目等方面阐述了学校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特色课程开发现状,受到领导同行们的高度好评。

派潭中学王肖玲老师作《山区学校的市科技实践教材实验计划》专题发言;仙村中学刘淑君老师作《农村中学关于市科技实践教材实验计划》的分享;实验小学徐锦桃老师作《开展多彩的课程体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经验介绍;挂绿小学黄瑞珍老师以《科技实践,创新合力促发展》为题作了分享。

专家点评引成长

区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教研员陈丙生老师总结发言时表示,两位执教老师都在课堂中适时渗透了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项目学习,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形成了成品,为劳动教育和STEM教育工作的推进做出了示范引领。

陈丙生说,目前,在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部署和指导下,增城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推进STEM教育实施重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加强推进增城区级层面STEM教育的力度;二是加大学校层面开发STEM课程项目的力度;三是加快教师层面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力度;四是加深学生层面STEM成果形成的力度。就如何开展《广州市科技实践教材》试验学校的教学教研实施工作,他建议:一要明确《广州市科技实践教材》是推进STEM教育的重要载体;二要深入研究如何施行教材教学是关键;三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是重点;四要加强学校教研活动并研究系列的课型;要及时进行成果的推介和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陈老师对课程的实施提了三点要求:一是必须提升综合实践课程的执行力;二是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每校一名专职教师;三是必须要常规开展教研活动。

新闻推荐

党员化身宣传员 让“垃圾分类”遍地开花 金竹社区在职党员入户宣传垃圾分类

10月10日晚,在职党员回社区服务,上门入户向辖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本报讯(记者陈剑婷)“阿姨,垃圾分类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