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盲人节 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据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统计,截至目前,增城区共有在籍视力残障人数1529人,其中视力一级残疾盲人842人,二级329人。提起盲人设施,脑海首先浮现的是盲道,但盲道被占用的情况经常存在。除此以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盲人设施呢?值此国际盲人节之际,记者日前走访展开调查。
盲道被占用不好走
提起盲人设施,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人行道上的盲道。记者走访发现,增城区的人行道上一般都铺设有盲道,宽度为一块地砖,方便了盲人的出行。昨天早晨,记者来到荔城街光明西路的人行道上,从普通彩砖踏上黄色盲道并在盲道上闭眼行走。体验了一小段路后,记者能感觉到脚底有明显的凹凸感。然而没过多久,一辆违章停放在人行道上同时占据了盲道的汽车打断了记者的体验。“私家车违章停放占据人行道的现象,现在经常发生,对市民出行极其不便。普通市民还能看到绕道行走,对视力残疾的街坊就十分危险了。”市民王姨说。
除盲道被占用给视力残障者造成不便以外,记者在荔乡路观察到由于小轿车占道或其他重物的长期碾压,导致人行道地面出现大面积损坏,盲道损坏凹凸不平。记者走访时还发现,新桥路、光明西路、府佑路、荔乡路等多条道路人行道上的盲道都存在被私家车占用及破损的情况。“盲道被占用、被损坏的情况经常遇见,平时较少走盲道,一般都会叫家人陪同外出。”记者随机采访到的盲人沈先生说。
盲人设施虽健全 使用率却不高
听闻区图书馆设有盲人阅览室,昨日记者来到时发现目前盲人阅览室正装修改造,暂停开放。据工作人员透露,盲人阅览室原先摆放盲人图书262册,今年又新购了200册预计在装修完成后投放使用。其中有文学、历史等文化类书籍,也有盲人技能、医学、心理等实用性较强的书籍。“尽管书籍丰富,但统计盲人阅览室自2017年年底开放使用以来,使用率较低,偶尔会有残联组织盲人来学习盲文阅读。”区图书馆工作人员陈先生称,或许是推广的力度不够大,待改造完成后会举办相关活动加强推广。
除盲人阅览室外,记者发现区图书馆还设有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等能够帮助盲人的设施。“目前来说,增城区的盲人设施还是达到标准的,交通路口交通信号灯的盲人提示音、公共场所的无障碍通道等设施都较为齐全,但真正使用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增城区盲人协会前主席朱志德告诉记者。
盲协呼吁:关爱盲人,给予尊重和理解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提高盲人对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钟主任说,另外也会定期组织盲人前往广州进行职业培训。
“说起盲人的职业,人们想到的就只会是盲人按摩师,包括一般盲人的职业培训都以盲人按摩师为主。”增城区盲人协会前主席朱志德对记者说,其实盲人可以从事很多职业,包括接线员、心理咨询师、钢琴调音师等。那为什么人们只会想到盲人按摩师呢?“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职业培训类型单一,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接纳度低。”朱志德说,视力残疾患者本身自卑、缺乏信心,他们也是这个城市里的居民,让他们如何更安全、便捷地生活在这里,也是需要大家包容的。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上的关爱与尊重,他们就能踏出那个舒适圈,尝试更多方面的发展。
■记者手记
对盲人的关爱、理解与包容,不仅仅在国际盲人节。关爱不仅来自于制度上的补贴、补助,更来自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增城区多处盲道被占用、损坏,无疑不是在损坏盲人的利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爱护、维护盲道设施,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盲道的管理。同时,我们应该以更宽容的心去体谅接纳他们,遇到他们时应不带异样的眼光伸出援手,他们不需要同情,只期盼日常生活中点滴的爱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惠瑜)10月12日至13日,省青年美协工笔画艺委会主任、区美协副主席邹俊豪组织省青年美协及区美协共10多位画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