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持人朱家浚 童言童语 闪闪发光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仅承载着普通家庭生活变迁的记忆,更浓缩着家国变迁的时代回声。小小年纪的学生哥没有70载栉风沐雨的沧桑经历,也能用印在心间的点滴生活感悟春华秋实的璀璨硕果。日前,在“我的祖国我的家·弘扬广州好家风”主题演讲比赛决赛舞台上,来自增城区香江学校的朱家浚就与妹妹牧杭一起,以童言稚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饱含“家味”的广州礼物。
童言稚语 做好家风的代言人
家庭是国家的根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今年9岁的家浚来自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成了他和妹妹的最好榜样。“我从小学习语言艺术,少年宫离家有40公里,妈妈每周一次送我来回学习,她能坚持,我也能坚持。”
这对兄妹档在演讲中展现出家庭成员间满满的爱意:既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也有兄妹手足之间的爱,家浚饱含情感地讲述《家风滋润我们成长》:“妈妈教育我们,人能走多远,不问双脚,要闻意志。人能攀多高,不问双手,要问志向。”
早已是专业小主持的家浚在舞台上自信从容,发挥稳定,演讲字字清晰,铿锵有力,带领妹妹童言稚语、金句频出,精彩演绎赢得观众阵阵掌声,给予观众带来深刻的心灵震撼和启迪,最终荣获决赛青少年组一等奖。
小小主持 同龄人眼中的焦点
穿上华丽醒目的小礼服,站立挺拔舒展,眼神中透露着坚毅,粉妆玉琢的家浚在舞台上自然地成为目光所及的焦点,微笑时露出四颗洁白的牙齿不失稚气,率真可爱。
在成为落落大方的小主持前,家浚曾经是个胆怯腼腆,面向大家讲话就会面红的小男孩。“幼儿园的时候,每周一个小朋友轮当升旗仪式主持,有一次当值的小朋友不愿意,老师明知我很胆小,但偏偏点名让我来,我硬着头皮完成了这个任务。”虽然不太情愿,但是家浚从小责任心特别强,父母、老师交代的事情必定尽力做好,这次替补升旗仪式小主持的小插曲成了他走向专业小主持的起点。
为了让家浚克服胆怯心理,长大成为自信大方的男子汉,妈妈鼓励他学习语言艺术,在参加少年宫艺术团面试时,他的声音、形象条件便让面试官印象深刻,台风和记忆力也为他加分,顺利获得了艺术团的“入场券”。之后,家浚像开挂了一样在形体与谈吐上不断提升,虽然只有一年级,但不妨碍他成为少年宫春秋季结业演出、增城区少儿春晚的台柱,“一站到底”竞选为学校的领诵员,走进北京音乐厅作为唯一一位主持《金色童年·青少年艺术家交响音乐会》的广州代表……热闹的舞台都成为他圈粉吸睛、施展魅力的地方。“试过在午睡的时候,上铺的兄弟隔着床沿给我喊"朱家浚,你真棒!"也有同学回老家看春晚的时候还给我打广告"我们班朱家浚主持也很有范儿!"”同学们的喜爱与赞美都成为家浚前进的动力。
旺盛好奇心 以记者角度探索世界
生活中,家浚不再腼腆,说起他最关注的科技、汽车话题,双眼更会充满神采,话匣子马上打开。“当主持不但要有扎实的功底,能把稿件倒背如流,还要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把控全场。”家浚妈妈表示,要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广泛阅读全面吸收知识才能胜任小主持的工作。
为了丰富知识面,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家浚还成为一名称职的信息时报小记者,在一次对话极地科考专家、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政委汪海浪的采访中,家浚抱着求真求实的态度提问:“为什么取名"雪龙"?”汪政委回答,雪龙2号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两艘船在冰山丛林里穿行,鲜红船身像极了中国巨龙。“在采访中,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了解到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把这些资讯记录下来呈现给读者看,记录历史,我觉得是平凡中的不凡。”
带着旺盛的好奇心,家浚在记录他人故事,书写自己经历的过程中找到乐趣,积极接受新事物,不断充实自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剑婷通讯员李惜爱)昨日上午,荔城二小校园彩旗飘扬,礼炮齐鸣,广州增城荔美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标志着集团核心学校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