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常见骗局 大学新生需提防

增城日报 2019-10-07 10:59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本报讯 (记者陈焱欢 通讯员增公宣)9月开学季,各大院校的军训也陆续结束了,大一新生们马上就要正式进入大学生活啦。根据往年开学前后针对大学生群体实施诈骗案件易发、多发的特点,区公安分局为新生们梳理了六种较为常见、较为典型的骗局手法及防骗指南,请新生和家长注意防范。

刷单诈骗

小温是增城荔城的一名高二学生,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刷单招聘信息,因此落入圈套。最初,骗子指引小温在某购物平台刷单,并及时将本钱和佣金转给了小温,骗取了小温的信任。接着,骗子让小温多次在平台下单、支付,并确认已收货,但实际不发货,只给少量佣金不返还本钱。最终,小温总共被骗24万元。

警方提醒:看到“刷单”、“刷信誉”的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迷惑,犯罪嫌疑人正是通过前几单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来骗取事主信任的。发现被骗后,要在第一时间报警,并及时提供对方的电话号码、QQ、微信和淘宝等信息,为破案提供线索。

网络购物诈骗

大学生小黄在一网购网站上看中一款手机,商家与其私下加了微信,并发来一个第三方平台的交易付款链接。小黄点击链接付款2940元后,再登陆自己的第三方平台账号查询,发现并没有这个交易订单(实际上,商家发给小黄的付款链接并非真正的第三方平台网页),可小黄再联系商家时却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警方提醒: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要使用电商平台提供的交流系统进行沟通,以便保证购物过程完整记录,遇到问题方便申诉解决,并且可以有效提示和拦截站外钓鱼网站。千万不要点击通过微信、QQ、短信发来的不明链接,以防上当受骗。

购物退款诈骗

新塘小李没如期收到网购快递,于是早上打快递客服电话要求核查,官方客服告知当天下午回复小李。巧合的是,小李下午收到了骗子的电话,说小李的快递遗失了,并指引小李扫二维码申请退款,在指定页面输入银行卡号、密码,并骗取了小李的验证码,盗走了小李卡里的7万多元。

新塘小郭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申通快递客服,告知小郭其快递丢失,要主动退款给小郭,并指引小郭开通蚂蚁借呗,小郭按照骗子的指引从蚂蚁借呗上借了10.7万元,并将钱转给骗子。

警方提醒:接到快递丢失的电话,应拨打快递官方客服或商家电话核实真伪;不点击、不扫描陌生人发来的网络链接、二维码。

买卖游戏账号诈骗

大三学生小郭在玩网游时,一名陌生人表示想买他的游戏账号,主动加他的QQ,并让他通过指定的网游交易平台转卖。在网站平台交易时,平台客服告知小郭填写的个人信息有误,交易被冻结,需要他充钱到网站里才可以解冻。随后,客服发了一个二维码让小郭微信扫码充值600元。重置后,小郭账号的钱仍然不能提现,客服解释是再次被冻结,要求小郭再充3600元。小郭再次扫码支付后,客服第三次要求充值4800元,小郭才意识到是骗局。

警方提醒:网购游戏账号存在一定风险,建议玩家在交易时提高警惕。尽量选择游戏官方提供的平台交易,平台外交易的要保存好聊天、汇款等交易记录。除了买卖游戏账号外,还有低价交易游戏币、游戏装备以及游戏代练的网络交易诈骗,不法分子往往骗取钱财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网上贷款诈骗

新塘的阿兰急需用钱,在网络上找了“重XX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对方以阿兰银行卡流水少,帮其刷流水为由,让阿兰转账2.5万元,随后又以需存入激活基金,才能收到贷款为由,再次让阿兰转账4万元。阿兰按要求支付后,不但没收到放款,而且对方还继续以其它借口让阿兰转账,阿兰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办理贷款应选择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电话及网络贷款信息,不要轻信无息、低息贷款。所有正规的单位都不会在放贷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费用。大学生“超前消费”要慎重,千万别轻信“无抵押、零利息”等说辞,确需借款要到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如果遭遇“套路贷”,保持沉着冷静,避免直接与对方产生暴力对抗,保存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

QQ、微信盗号仿号借钱诈骗

大一学生小李收到同学张某的QQ信息,在称自己在医院急需用钱,请小李转账1300元给他。小李转账后才看到班级微信消息,张某在群中通知大家,称自己的QQ号被盗用,并未向同学借钱。小李从班群里获悉,班里一共有4位同学被骗转账。

警方提醒:在微信、QQ等网络聊天软件上遇到有同学、朋友借钱的,要拨打对方的电话进行核实,警惕不法分子盗号、仿号实施诈骗。

新闻推荐

增城区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开展交通安全检查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本报讯(记者姚玉函孙毅强)昨日下午,区长赵国生率队到增城大桥、二汽增城客运站开展交通安全检查。赵国生一行首先到雁塔大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