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流浪街头 这群人帮他安了家在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流浪汉余其稀被接回原籍海珠区安置,街道为他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济

南方都市报 2019-09-30 06:22

[摘要]在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流浪汉余其稀被接回原籍海珠区安置,街道为他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济

余其稀返回海珠区江南中街道。

救助站社工与余其稀交流。 (受访者供图)

着眼细微处 引领新风尚

每月10号,余其稀就会揣着卡到银行领取每月固定的低保金。不久前,他还拿到了临时住房的房屋补贴金。独居的他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等来了居委会送来的大米、腊肠和每月一通电话的问候……

一年前,余其稀不敢奢想这些。原本住在海珠区江南中街道的他,2013年因投资生意变卖房产,此后生意失败、炒股失利,亏空家财,沦落到身无分文的地步,选择到出生地花都区拾荒流浪为生。

白天,翻捡垃圾堆,夜里,到公厕里用碗接水冲凉,每天用卖废品的十多块钱填肚子,是他熟悉的生活。

原本,余其稀以为剩下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直到遇到了救助站巡逻队。

流浪街头拒进救助站

余其稀第一次被发现时,正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在迎宾大道附近捡盒饭。深秋季节,单薄的衬衫外套着一件不大合身的外套,他凑近路边的垃圾桶,张望一阵儿后推车离开。

花都区救助管理站巡逻队员刘淑冰注意到他,走上前试图询问时,被他一口回绝,“别管我!我不是你们的(救助)对象!”

迎宾大道南航花园周边是开放的公园,有供路人小憩的凉亭和饮用水,也是流浪人员入夜后落脚的地方。每天晚上8点到9点半,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巡逻队都会在市区街面巡查,为流浪人员派发救助物品或收留入站。由于遵循自愿救助的原则,刘淑冰一行给余其稀留下八宝粥、饼干、矿泉水后,默默走开了。

此后,巡逻队外出时总是格外留意余其稀的身影,希望劝说他入站接受救助,然而,他每次都是拒绝。直到2018年10月26日晚上10时许,花都区赤坭镇派出所向救助站送来一位形容憔悴的老人,工作人员们仔细一看,正是前些日子碰到的余其稀。被发现时,他已经连续挨饿了十多天,每天只能喝水充饥,身体虚弱到无法独立行走,救助站赶忙将他送往花都区人民医院救治。

七天后,医院来了电话,病人余其稀身体状态稳定后,自己离开了医院,不知去向。

再次选择继续流浪的余其稀,依然牵动着巡逻队员的心。一次,巡逻队员在天贵路名门十八巡查时,终于发现了他的踪迹。当时天气已经转凉,他身上穿的还是捡来的旧衣服,巡逻队为他留下被子和干净衣服,每隔几天碰到他时,也捎带一些桶装面和饮用水,余其稀开始默默接受物资救助,但仍然拒绝入站。巡逻队问起他的身份来历时,他也总是沉默不语。

家财亏空无奈拾荒

转眼冬末春初,雨季就要到来,天气还未转暖。为了避雨御寒,余其稀时常出没在不同地方,寻找蔽身的场所。巡逻队员注意到时,趁机再次劝说,“我们就告诉他先到站里来避雨,不下雨了再出来都行”,刘淑冰说。

今年2月20日,余其稀开口答应,随即被接到花都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他剪好头发、备置新衣服,安排妥当住下后,第一次洗上了热水澡。

对于周围的一切,他仍然充满戒备。社工张瑜琳记得,余其稀刚到救助站时,不愿提及自己的过往,交谈时总是回避目光沉默寡言,仿佛筑起了一道心墙。为了消除他的顾虑,尽快帮他找到家人,社工们主动关心他的日常。身体不好咳嗽时,为他端上热水,叮嘱小心烫嘴;在外奔走双脚发肿,帮他换上防滑透气的新鞋,提醒他稳步缓行。

短暂相处后,余其稀慢慢愿意讲起以前的生活。此前的他并非无家可归,生于花都区的余其稀是地道的广州人,早在1979年随父母从当时的花县迁往海珠区江南中街道居住,父母离世后曾留给他一套房子。2013年,余其稀因投资生意卖掉海珠区的房子,此后五年里又因生意、炒股失利,亏空积蓄家财。

身无分文的日子里,余其稀曾试过打工谋生。然而年届六十,眼睛高度近视,安顿自身已力不从心,做过的工作都无法胜任。全身上下凑不够百元时,他想到回到出生的地方,用余下的钱买一辆二手自行车,从此独自拾荒流浪。

长久在外漂泊,他有自己的生存技巧——白天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捡拾马路边垃圾堆里的瓶罐、纸皮和食物,用每天卖废品的十多块钱填肚子。有时运气不好没有收获,便用捡来的不锈钢碗盛满水,生火烧开,拿出之前留下的桶装面,泡热了吃。晚上人流稀少时,再到附近公厕里,用碗接凉水,浇在身上冲凉。

三方联动助其安居

得知余其稀的经历,张瑜琳旋即联系上海珠区江南中街道的社工。当日,社工在居委会查询到余其稀的家庭信息,原来他还有一个亲弟弟,变卖房子前,兄弟俩就在同一栋楼上下两层比邻而居。

“他弟弟家庭也不太好,两人关系不好”,从江南中街道社工那里,张瑜琳才知晓,当年卖房时,弟弟曾极力劝阻,然而余其稀坚持己见,两人生了嫌隙,多年几乎没有来往。

寻求亲人扶持帮助的计划落空,遵循属地救助的原则,花都区救助管理站决定联络海珠区方面,共同帮助余其稀结束流浪生活。

之前,余其稀在救助站久咳不止,经梯面镇卫生院体检查出患有多种疾病,中途被转往花都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当张瑜琳把“回家”的消息告诉余其稀时,却未料到他反应强烈。“他不愿意回去,以为离站是要抛弃他”。亲情的淡漠、长期独居生活,让本有些倔强的余其稀更加敏感、多疑。深感失落的他再次负气离院。

另一边,花都区救助管理站正式向海珠区民政局发函,请求解决余其稀分户、低保、安居等现实困难。4月1日,海珠区民政局、江南中街道负责人同救助站负责人易铁军在人民公园找到了余其稀,经过现场核实,一周后,流浪了大半年的余其稀被接回海珠区安置。

好消息接踵而至,爱心企业免费为余其稀提供三个月的临时住房,海珠区民政局协调公安、银行为余其稀办理了临时身份证、申请了个人银行账号,街道也为他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济。

如今,余其稀早已在海珠区江南中街道的临时住房住下,一到每月10号,他就会揣着银行卡出门领取低保金,今年8月20日,申请多时的住房补贴金也成功发放。中秋前夕,居委会带着一袋大米和腊肠探望他,每月也有工作人员回访他的近况……

这些,都是余其稀此前未曾想到的。说起这些时,这位“倔强”的老人流露出一丝柔软,“真的要谢谢他们帮我!”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摄影:实习生 谢基东 南都记者 何玉帅(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黄埔垃圾分类千人誓师 年底前基本完成楼道撤桶27条“公交定制”线收垃圾

黄埔花园安装的“呐吉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设有13项回收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摄9月20日上午,黄埔区召开深...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