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 治环境 强组织 仙村镇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增城日报 2019-09-19 11:46

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

深涌村

潮山村

西南村

最美荔枝小镇之景观大道。

岭南的中秋时节,放眼远眺,山上的果树仍然生意盎然。

仙村镇基岗村,搭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快车,11个荔枝小镇建设项目已初具成效,古荔枝树迎客、路面如同一条彩带子的景观大道,构成了仙村北部地区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乡村振兴战略大踏步向前迈进。

在深涌村、潮山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生活环境持续优化,村民幸福感不比城里人少,“出门有公园、广场,村里环境、出行环境持续改善,居住农村更加宁静和谐安乐。”在西南村,强大的基层组织带来稳定发展势头,村民安居乐业氛围浓厚。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仙村镇党委政府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推出新举措、打造新样板、探索新模式,开启了农村发展的新征程。

文、图/记 者龙永辉 通讯员彭志斌

基岗村:荔枝为“媒”种出特色小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传统农业的生产是一家一户分散的,超小规模家庭生产方式,显得势单力薄,不仅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而且难以抵御天灾、虫灾等各种风险,要形成产业并使其兴旺,必须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为了保护仙进奉荔枝品牌价值,基岗村党支部书记陈浩潮牵头成立了仙进奉荔枝专业合作社、仙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专业合作社负责果农的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品牌维护以及享有仙进奉荔枝销售价格的定价权,保障了仙进奉荔枝的销售价格,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种植户的风险。在基岗村带动下,周边的岳湖村、沙头村、碧潭村等多个村村民纷纷种植仙进奉荔枝,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了8000多亩的仙进奉荔枝产业带,仙进奉荔枝已成为仙村对外的一张响亮农业名片。

2019年,仙村镇以仙进奉荔枝特色产业发展为引领,建设荔枝小镇和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仙进奉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景观大道、荔枝博览馆、荔枝农耕文化博览园、荔枝交易市场(电商园)、荔枝深加工基地、荔枝种植技术培训中心、研发基地以及连片仙进奉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11个项目。

除了属地政府大力投资建设外,仙村镇更是引进高校、企业来参与。今年3月,仙村镇政府、华南农业大学、仙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订合作协议,共建仙村荔枝小镇和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增城荔枝文化旅游节仙村仙进奉荔枝文化旅游节分会场上,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仙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丰乐集团有限公司、仙村镇政府进行“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合作签约。同时,香港皇朝家私集团有限公司与仙村镇进行“皇朝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合作签约。

仙村镇优化仙进奉荔枝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旅结合、农网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产业幅,提升农业价值链,推动基岗村区域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随着11个建设项目的推进、竣工,一个产业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体制机制灵活、示范效应渐显的荔枝小镇,将成为仙村对外展示的新名片。

深涌、潮山村:宜居环境增添村民幸福感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使农村成为本地人留恋的热土,城里人向往的胜地。

在深涌村,老人们在建好的休闲凉亭闲聊,其乐融融;修葺一新的篮球场成为村中青年傍晚运动的好场所;在居民区深处,昔日猪舍拆除后的荒废地变身小公园,垃圾、蚊虫聚集地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2018年以来,仙村镇充分结合深涌村的现状实际和水乡特色,围绕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主题,筹集资金投入约500万元推进实施深涌村美丽乡村建设。一年来,顺利开展了该村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推进实施深涌村古榕树公园建设工程、深涌村美丽乡村建设系列工程。经过一年来的施工,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中大部分节点已完成,改善了深涌村村容村貌,实现了“三站四公五网”项目建设。广大村民更从建设中获得实际收益,村民的人居环境得到实质的变化,为今后深涌村围绕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下了基础。

在潮山村,公园凉亭、儿童游乐场、公厕、休闲步道、篮球场等一应俱全,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地方。村民黄婆婆正带着孙女在公园里玩耍,她说,这几年来,村里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晚上也跟城里人一样,在广场跳跳广场舞,年轻人打打篮球,村里卫生保洁做得好,住农村不比城市差。

近年来,潮山村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今年来,仙村镇继续对潮山村加大投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村民服务中心周边环境、改造文化室、升级改造农产品摆卖市场等。同时镇乡村振兴办对村中内巷小道实施硬底化工程,持续优化村民生活环境。在潮山村四社及沙舟南北街等多个村内小巷道路,硬底化后大大改善村民出行、生活环境,获得村民齐声的点赞。

西南村: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弱,则乡村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仙村镇西南村是增城区唯一一个获得 “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行政村,不少到过西南村的人都惊叹,环境干净整洁和谐是对该村给人的第一印象,西南村的居住环境丝毫不逊色于城市里任何一个小区。但在90年代中期,这个村却丝毫不起眼。

90年代初的西南村,村民东一块西一块占地建房,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池塘被数十家养猪场包围,污水横流。村党支部书记何铁标上任后,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对全村进行了整体科学规划,将全村土地规划成工业区、居住区、种养区三大功能区。在统一规划的指引下,三个功能区功能分明,管理清晰,一改当初村里的乱象。

村干部何志良告诉记者,西南村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这与西南村有一个强大而又团结的基层组织分不开的。“班长作为领头羊,带领着我们村社干部、村民一起,用发展的眼光来做乡村自治工作。”何志良表示,在90年代中期,西南村刚从沙头村分出来,成立村委会时,也曾遭遇到村民的质疑,这几个人能够管理好这个村?能否带动村集体发展?西南村“两委”干部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按计划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村委会把党员和村民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村集体建设。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西南村党支部坚持把集体利益、村民利益作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以改善乡村环境为抓手,以提高村集体收入为切入点,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村干部学习提升和责任感,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带领群众、推动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记者手记

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因地制宜”,这点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唯有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才能保持乡村的千姿百态,百花齐放。

从去年以来,仙村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从兴产业、治环境、强组织等多项举措入手,对各个村(社区)分类施策,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方式。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大的村庄,进行了产业升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打造出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对一些自然资源或人文遗产较为丰富的村庄,遵循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将优化环境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

除了因地制宜施策外,笔者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就要多倾听基层农民的心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了解中央的“三农”政策,以通俗接地气的方式让农民参与进来,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才能顺利实施。

新闻推荐

喜迎国庆 增城区扬起“中国红”

荔星大道扬起“中国红”。府佑路上五星红旗鲜艳夺目。本报讯(记者刘玉娴/文凌云/图)“府佑路上悬挂很多五星红旗,非常鲜艳,非...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