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之白江村智降残敌
在新塘白江村,流传着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解放前夕,中共增城县委配合南下大军,在敌我悬殊的危险处境下,我地下党员临危不惧,智降残敌。
在1949年10月增城解放前夕,广州党组织派邓绍明找到增城县委,要求县委组织一支队伍配合南下大军和地方游击队截击逃敌。于是在当晚,增城中共县委由黄国洪带领的一支30多人的队伍集结在广九线和东江中部的新塘白江村一带, 监视从广州方向溃逃的敌人。守了一夜,不见敌人踪影。
翌晨,天刚蒙蒙亮,便看到一群疲惫的敌军向白江蜂拥而来,黑压压一片,估计约有1800多人。邓绍明经过分析后认为,敌我众寡悬殊,硬拼是挡不住他们的。于是他召开支部会议研究认为,只能智取,先想方设法拖住敌人,待大军到来后再予以全歼。会议决定黄国洪前去与敌周旋,相机行事。
黄国洪换上西装,扮成士绅模样,落落大方地向敌群走去。敌兵忙喝问:“干什么的?”一边拉开了枪栓。“我是本地乡绅, 有要事见你们的长官。”黄国洪镇静地回答。哨兵见黄国洪派头十足,盘问了几句便让他通过了。溃逃的敌军个个衣衫不整,神情沮丧,有的三五成群在悄声地议论着什么,有的不顾泥泞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有的脱下破军装在捉虱子。
见了这一群惊弓之鸟的狼狈相,黄国洪对如何调度敌人,心中有了底。经哨兵指点,他找到敌队长何定华。何定华四十开外,说北方口音,头发蓬松,满脸络腮胡子。此时的何定华因为急于逃命,又不熟地形,见有当地乡绅来,以为有了希望,所以对黄国洪还挺客气。黄国洪也真真假假地给他介绍了一些当地情况。黄国洪说:“本地百姓要求国军保护他们的村庄。”何得意地说:“国军当然可以办到,你们无须担心,不过国军还要开拔到别处去围歼共军,我们胜利了,你们的村庄当然也安全啦!”紧接着就要求黄国洪为他们带路。
望着他那着急的样子,黄国洪决定将计就计,答应为他引路。引到什么地方去呢?于是黄国洪对他说:“引路可以,但我也不十分熟路,你们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何定华马上警觉起来:“你既是本地乡绅,为何不熟路?”黄国洪说:“我长年在外做生意,少回家。”何定华觉得也说得过去,于是说他们要到新塘去。
“新塘的船只前几天已给共军调到虎门,虎门很不平静,昨天还传来枪声,去那里有危险的。”黄国洪吓唬说,想让他改变主意。因为如果到了新塘,坐船再到珠江口,就会让他们跑掉了。对于新塘是否有船何定华倒是半信半疑,毕竟他是个长官,颇有军事经验。“没有船你也得给我想办法!”他威逼道。“办法倒也有,可以用绳索扎桥渡江。”黄国洪说。“江面有多宽?”“1200公尺。”黄国洪随口说。“哼,简直是开玩笑,不行,你必须立即带我们去封船。”
黄国洪知道,新塘船只是有的,都泊在甘涌村一个江湾里,但在白江村的后山却看不到,被房屋树木遮住了。他打定主意带他们到后山去。何定华等人登上后山,眼前是一片茫茫的田野,滔滔的江水向东流去,哪里有船的影子!于是一下子泄了气,感到绝望。“怎么办,长官?”黄国洪反问他。半天,他丧气地说,“虎门是去不成了,共军很快就会到来,你们人熟地熟,要帮我们想办法呀!”他向黄国洪哀求。
黄国洪意识到时机已到,逼着问他:“眼前的出路是有的,不知你们愿打还是愿和?”黄国洪说出了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很紧张,万一这个何定华恼怒起来一枪就会要了他的命。何定华听了这话后没有恼怒,警惕地问:“你是什么人,是不是共党分子?”“不错,我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黄国洪觉得时机成熟,及时亮明自己的身份,向他指明当前的出路,讲明了我党的政策。
这时,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气喘吁吁地跑来向何定华报告:“长官!不好了,村北传来共军的军号声,我们可能被包围了。”他听后急忙掏出一张印有纵队长何定华的名片,并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愿意投降”,递给了黄国洪并苦苦哀求为他作证。黄国洪要他向部队下达“就地待命”的命令,并和他的代表一起找到了南下大军。很快,何定华就遵照解放军的指示下达了投降令。就这样,我军不费一枪一弹,近两千人的国民党部队乖乖地缴械投降了。
新闻推荐
揭幕战现场。本报讯(记者钟林威见习记者陈颖诗文/摄)9月7日晚,新星学校体育场灯火通明、人头涌涌,2019新塘镇升龙杯超级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