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职校研究成果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探索实践“产教精准对接”,师生成长,企业受益
区职校领导与老师到企业调研。
本报讯(记者陈振华文/摄)在最近公布的“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榜单中,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赫然在目,该校研究成果《产教对接,校企互联,SIE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荣获该奖项二等奖。
区职校校长胡克护对记者介绍说,本校是首次获得这一教学成果奖,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这项成果奖的获得在广州市及省内都很不容易。本项目于2007年以课题为载体开始探索,主持人梁珠芳老师与她的项目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团队老师的学术水准、教研教学能力得到极大成长;同时该项目所产生的“产教精准对接”强大优势,学生受益,学校与企业也受益;而且该项目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同从而在省内外的推广过程中,较多的兄弟学校在学习中也受益良多。
梁珠芳介绍道,在2015-2017年的全国中职“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连续三年都获得一等奖,相关课例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评为“优课”和“精品课”,推送到获奖网络平台,全国推广,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问题提出
早在项目于2007年开启之前,区职业技术学校就开始以国际视野来观察及探究本校的教育教学,在此环境下,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提出的行动导向原则下的项目教学法,成为梁珠芳及其项目团队学习的范本。她说,作为职业教育走在世界前沿的德国,其项目教学法把具体的工程或事件改造成学习任务,按行动逻辑设计教学,教学重点由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向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是突显职业教育产教、校企互联对接的教学范式代表。这一教学范式得到国内职业教育界的重视并引入借鉴应用,对促进工学一体,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
梁珠芳表示,有了明晰的理念、理论方向,但在教学实践的具体环节中还得不断探索,否则好的理念也落不到实处。
平台搭建
梁珠芳和她的项目团队提出了“SIE项目教学”理念,一方面基于对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响应,“意见”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要促进校企共建专业、共建教材、共建课程、联合搭建实践平台,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行产教协同育人。
据介绍,SIE项目教学(S、I、E分别为学校、信息化平台与资源及企业的英文缩写)指通过校企共建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台联网”以网络连线、视频直播等方式将企业专家、设备“请”进课堂。也就是说,承载教学资源的SIE教学平台,通过“搭台联网”,得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过程与企业专家指导的岗位任务及生产过程对接,学生一方面在课堂场景中接受教师教学指导,同时在视频直播的岗位、生产场景中接受企业专家指导。
据了解,“SIE项目教学”伴随课题开启就显示出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项目教学结合信息化手段,注入更多的工作元素,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深度融合。其次,校企共建SIE教学平台,“搭台联网”打通校企互联渠道。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打通校企互联的途径,降低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对接的成本。再有,实施SIE项目教学,助推产教对接。采用网络连线方式邀请专家进课堂参与教学,教学上实现产教的有效对接;以平台的实时数据实施信息化评价,缩短企业对课堂的评价反馈时间。
课型创新
SIE项目教学,自然引出了与此相适应的课型创新,这实际上成为本项目的延伸课题。据介绍,自2013年起,区职校的本项目团队立项八个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特色课型课题。课型研究结合课堂实践提炼形成了研讨生成、工作任务型、五步导学及五环节4个SIE项目教学课型。课型经过课题研究引领,开展多次公开课实践探索,在职教专家多次指导下逐步成型。
梁珠芳介绍说,创新课型与SIE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融合,发挥出最大化效能:首先,“搭台联网”,企业专家、设备得以“进入”课堂。网络连线实时直播课堂教学,随时请专家进课堂参与教学与评价,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设备的结构展示与操作演示,打通了校企业互联渠道。其次,建构了SIE项目教学课堂结构。如结合课型提炼了“依托项目,工学一体;借助信息化,产教对接”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信息化导学、信息化助学、信息化悟学、信息化评学和信息化拓学的SIE项目教学范式。
成果丰硕
鉴于该项目开创性、实效性及成果的丰富性,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及延伸成果引发了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及学习兴趣,相应的成果推广活动涵盖省市及国家级。
如在省职教学会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分别在梅州、河源、韶关、汕尾四市巡回展示课例;两次在省职教学会2015、2017年学术年会中展示SIE项目教学成果;多次对贵州省贵定县职校和省内兄弟学校推广SIE项目教学。多次在广州市专题科研成果展示会、教研会上展示成果与课例,进行全市范围的推广。省内有八所学校借鉴使用研究成果,取得较好效果。三次在全国生本教育培训班推广成果课例,三个课例获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在全国表彰大会做成果展示推广,等。
其物化成果主要有:共发表论文29篇,出版教材8本、精品课程1门、信息化平台及信息化资源库。教师个人参赛获奖:国家级:6个;省级:19个;市级:34个。辅导学生参赛获奖:国家级:4个;省级:32个;市级:40个。
就项目研究的实施效果而言,学生学业成绩逐年增长,如近五年,学校参加广州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学科质量检测及电子技能抽测,平均分、合格率都远远超过广州市的平均水平。体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技能竞赛成绩逐年增长,如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奖项15人,省级100人,市级664人。通过“SIE项目教学”培养的毕业生应岗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职业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
新闻推荐
出台《广州市增城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大力扶持科创类企业,积极引入高素质人才;出台《增城区服务企业二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