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实惠背后有玄机?记者走访发现,有些商家暗藏猫腻,消费者选购“临期”要打醒精神

羊城晚报 2019-09-08 13:12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吴珊实习生王重心

广州的黄女士经常乐呵呵地往家里搬超市“临期”的鱿鱼丝和乌龙茶,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享受到了临期食品带来的低廉价格。所谓临期食品,是指即将达到食品保质期的食品。

早在2016年,广州就出台了《广州市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对临期食品的陈列、退货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以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如今三年过去了,广州各大超市执行得如何呢?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各大超市发现,临期食品种类多、价格低,但“坑”也不少。

正价商品偷偷挤进“临期”队伍

《办法》第九条规定:“大中型食品超市应当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将临近保质期食品分类集中陈列出售。”在棠下村附近的一家大型沃尔玛超市里,记者看到“临近保质期商品”专区设置得非常醒目。不过,仔细一看,记者发现了猫腻。两三排临期食品货架上几乎难看到“黄色”标签打折商品,大部分都为“白色”标签正价商品。随手拿起一盒脆谷乐,生产日期为2019年3月,保质期1年,距离过期还有半年。再拿起一袋焦糖味瓜子,生产日期为2019年6月,保质期8个月,距离过期也还有半年。而这些食品的价格全部为正价。

根据《办法》第八条规定,不同食品进入“临期”货架的时间不同。比如,保质期为1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30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保质期为3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0天。显然,沃尔玛的这些临期食品并不符合“临期”规则,实属“新鲜货”。

正当记者有些看不明白时,消费者刘阿姨解开了谜团。“放在临期货架上,会让人觉得便宜,其实一点也不便宜。货架上经常摆放一些正常货架上的商品,或者利润高的商品。比如,进口食品就是‘常客’。”刘阿姨说,一些粗心消费者很容易掉进“坑”里。

商家嫌弃“临期”,定价规则混乱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虽然《办法》已执行多年,但不少超市依然没有设置相应的临期食品货架或者嫌弃“临期”两个字而改换其他。比如,白云区的一间华润万家超市就将临期食品放在了“清货特卖”货架上。相比“临期”,“清货”会让人感觉更便宜。而在同区的一间苏铂超市中,临期食品货架基本空置,只有“买一送一”的梅子酒和酱料。

让人眼花缭乱的还有临期食品定价规则。走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只知道临期食品价格会便宜,但具体打多少折无从得知。记者问了几家超市的工作人员,都无法说出所以然。一名华润万家超市主管倒是讲出了该超市的规则:公司规定,食用油提前3个月下货架打5折,差1个月打2折;盒装牛奶提前1个月下货架打2.5折,还剩1周打2折等等。

网售临期食品乱象突出

与实体店相比,网售临期食品问题多多。记者打开淘宝网搜索临期食品,看到了大批进口零食,包括进口饼干、腰果和糖果等等。月销量从几十到几千不等,大多是到今年年底过期。记者留意到,许多商家标注了“不支持7天退货”的字样。有消费者在点评中写到,收到的临期巧克力和蔓越莓都已发霉,却被商家拒绝退货。在一款销量较大的印尼饼干点评中,也有许多“吐槽”:盒子开口、饼干受潮、外表不干净。

此外,临期食品价格并不实惠的情况在网购中也很突出。比如,某店家售卖的德国进口高温灭菌临期牛奶,售价30元/12盒。记者在该品牌天猫旗舰店发现,其价格为79元/24盒。算下来,临期牛奶每盒仅便宜了7毛9分。

新闻推荐

上了黑名单 车辆别进村 白云区人和镇东华村出招破解村内车辆乱停放问题

东华村辖内道路旁,车辆有序停在停车位上。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汤南通讯员杨黛清、朱文、杨凯摄影报道)时下,人们生活水...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