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探索产业兴旺新路子 全市首支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在增城“开花结果”
沿荔新公路转入荔城街太平村,一个个现代化温室种植大棚整齐排列在地里田间。大棚里,绿色的爬藤植物在烈日下依然神采奕奕,叶子硕大如掌。十多位种植工人正挥着铁锹,对土地进行平整。这是增城正在着力打造的乡村振兴又一亮点项目——乡丰农园。
乡丰农园的落地发展,是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运筹帷幄”的一个成功典型。
为响应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2018年,在增城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简称“乡村振兴基金”)正式成立。这也是广州市首支乡村振兴产业基金。
该基金由增城区政府引导资金与社会资本按1:1.5比例出资,设计总规模达50亿元,聚焦农业科技产业投资、乡村教育培训、普惠金融服务三大主业进行布局,推动乡村振兴相关领域企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增城实现乡村振兴注入“血液”和活力。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目前在市场上针对农业企业的专业投资基金比较少”,乡村振兴基金副总裁曾宇解释道,“乡村振兴基金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增城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文/本报记者姚玉函 摄影/本报记者凌云
促进三产融合 培育现代农业产业
“我们是一个以阳光玫瑰葡萄、黄金百香果等高附加值特色水果种植为主的精品田园综合体项目,未来我们还将结合亲子采摘、农业观光、科普教育等体验式项目,推动农园与文旅产业共同发展。”乡丰农园项目负责人张建告诉记者。
乡丰农园项目的落成,是乡村振兴基金成功引入农业产业龙头、上市公司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增城区荔城街太平村、陈桥头村,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合力推动的成果,共同打造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
项目自2019年1月份全面启动后,目前总规划面积已达3487亩,并且在陈桥头村和太平村已完成了500亩和1200亩的开垦作业。截至2019年8月,所试种的无花果已成功挂果。
记者了解到,未来乡丰农园在继续强化作物全产业链管理、出产优质水果的同时,将在产业景观打造、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并通过“公司+农户+合作伙伴”的产业园发展新模式,切实帮助村集体及村民增收致富,带动一方区域经济发展。
“乡丰农园项目,主要通过聚焦全球单一选种作物深耕细作,引入最先进的栽培方式,将高价值特色水果作物视为一个产业链打通打透,最终达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效果,并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同时推动增城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张建介绍道。
聚焦产业兴旺 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8月21日,一场高规格、深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座谈会在乡村振兴基金举行。国家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原副司长、巡视员刘艳,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侯水生,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建国,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原院长蒋宗勇等多位国家级首席农业科学家莅临增城考察指导,为增城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对此,乡村振兴基金责无旁贷。”曾宇表示,今年以来,乡村振兴基金积极响应增城区委、区政府号召,始终把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基金的产业引导优势,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带动增城农业加速提质增效,助力打造增城乡村产业兴旺新格局。
与普通投资者不同,乡村振兴基金是友好型、战略型的股东。除了资本投入,基金能帮助企业链接到更多国内外的优质资源,提供更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更专业的管理战略。
“在增城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过程中,乡村振兴基金始终深度参与,充分发挥其资源链接的"桥梁"作用,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助力”,曾宇向记者介绍,目前,乡村振兴基金正积极接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助力推进增城迟菜心、仙进奉荔枝、供港澳蔬菜、丝苗米四大特色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增城产业兴旺添动能。
关注本地发展 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在二龙山生态园半山腰的原始古梯田上,古色古香的30栋木屋在榄林竹海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这里依山傍水、隐于山林,配套齐全、自然纯朴的精品民宿“态林山居”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久居城市的人们前来体验。
这是乡村振兴基金参与投资的精品民宿项目之一。
2018年,乡村振兴基金以逾千万元投资入股二龙山“态林山居”民宿,用于项目二期民宿群的开发建设,并以此带动所在乡村整个民宿经济带的发展。
冷链物流产业也是乡村振兴基金布局的重要板块之一。一方面,基金与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安曙达形成合作,将增城区域农业、制造业、冷链仓储、物流等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基金积极接洽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中远集团,探讨共同规划投资以增城开发区为核心的大湾区供应链运营中心,提供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服务,完善果蔬全产业链建设。
“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农业产业振兴。我们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将"土地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作为价值创造衡量标准,积极引导资本对接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发展。”曾宇表示。
据统计,基金成立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已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募集到资金规模近10亿元。目前,已有超过1亿资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进入增城区农业龙头企业项目。
注重人才培养 为发展提供智库支撑
炎炎盛夏,刚刚结束的增城杯首届粤菜师傅大湾区厨王大赛让众多增城美食走向粤港澳大湾区,也让餐饮业界的更多粤菜师傅崭露头角。
这是乡村振兴基金在增城区委、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指导下,创新实施“粤菜师傅”乡村振兴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目的是鼓励增城的粤菜师傅创新创业,推动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产业发展和品牌孵化。不仅如此,乡村振兴基金还联合1978电影小镇、华商职业学院等,倡导设立了粤菜师傅培训室、粤菜师傅学堂等平台。
“如何促进乡村人才培养,让更多年轻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掌握新技能,实现个人新价值,也一直是我们在思索的问题。”曾宇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制约难题,乡村振兴基金推动设立了“乡村人才学院”,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与实践指导;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为“首席产业顾问”,并成立林浩然院士增城工作站;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所长李佐军教授及其团队,多次深入增城镇街村企等实地调研,就“农业产业园模式及发展规划”、“增城乡村振兴模式探索”等提出对策建议,充分汇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为增城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扎根增城,深耕产业,搭建平台,聚焦人才。增城,正积极探索以“产业+金融”双轮驱动的产融互动模式,让乡村振兴发展“插翅腾飞”。
新闻推荐
增城区广州地铁二十一号线朱村街朱村站北地块网上挂牌出让公告 穗规划资源增挂出告(2019)26号
经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以挂牌方式出让1宗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