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岗桥袭击战:我党抗日武装的丰碑

增城日报 2019-09-06 11:06

燕岗桥袭击战遗址——燕岗桥碉堡。

本报讯 (记者李诗敏 文/摄)9月4日,记者驱车从荔城沿广汕路往广州方向行走十八九公里,来到了矗立在西福河边上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燕岗桥碉堡。碉堡位于燕岗桥的西侧,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侵蚀,这座军事建筑身上的累累弹痕依然依稀可见——这是日敌侵华的铁证,也记录了我党领导下的增城人民抗日武装,机智勇敢,以大无畏的精神奋起反击侵略者的铁血历史。

日军侵华据点 兵家必争之地

记者了解到,该碉堡是日军入侵增城时,为控制增城至广州一线的交通要道而在西福河与广汕公路的交叉点上建造的一座军事据点,军事意义非常重要。碉堡建筑面积126平方米,两层建筑,右边为堡,左边为柱状望楼。记者观察到,碉堡上下均有排列整齐的广口枪眼,正面和后面都有12个枪眼,左后边为圆柱状碉堡,有7个枪眼,上面设有瞭望塔,共计有38个枪眼,可以调整多种射击角度,火力控制范围广。碉堡墙体用青砖水泥建造,结构异常坚固。记者看到,碉堡通体黝黑,战火洗礼的痕迹非常明显。2002年9月,这个建筑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15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机智勇敢 奇袭日军

1939年后,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后,迅速攻陷广州,增城也成了沦陷区。这时,我党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在敌占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战斗。是年秋天的一个中午,一支由我党领导的抗日杀敌队从西福河南岸沿着河堤向燕岗桥悄悄进发,他们打着日伪联防队的旗号,手臂系上联防队的袖章,驳壳枪的子弹都上了膛。队伍迅速向燕岗桥方向靠近,准备袭击驻扎在这里的日军。

杀敌队分成三组,瞭望组首先进入阵地,密切监视敌人的动静,跟着分工去歼灭桥头堡守敌的另一组也到位了。随着一声令下,只听一声巨响,一颗手榴弹就把几个站岗的鬼子兵送上了西天,紧接着枪声大作,战士们趁机冲进了碉堡,消灭了里面的日军,收缴了机关枪等战利品,并顺利撤退。同时,第三组主力队员来到了附近的日兵营房门口,趁着日军午睡,杀敌队员一拥而入,营房内的十多名日军来不及抵抗,就被一轮猛烈的枪林弹雨消灭了。

安全转移 敌人丧胆

很快,驻守在中新蛇头岭的日兵闻讯赶来支援,这时我军早已撤出了战斗,安全转移了。看到被歼灭的场景,日军个个都胆战心惊,又怕中了埋伏,便气急败坏向杀敌队撤走的方向胡乱发了几颗炮弹了事。

燕岗桥袭击战的胜利,大涨了我沦陷区军民的志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共产党抗日游击队机智勇敢,痛惩日寇的事迹被增城人民广为传颂。

■记者手记

站在燕岗桥碉堡前,记者彷佛看到那一段浴血豪迈的历史。当年,有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信念、为革命胜利无私奉献,抛头颅、洒热血。像燕岗桥碉堡这样的红色文化遗址,既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让我们共同珍存这些红色记亿,让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增城区32名即将解矫的社矫人员分享生活规划

本报讯(记者陈剑婷通讯员何焕怡)“虽然自己之前犯过错,但是也不代表永远就是个坏人,以后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出一...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