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 谱写创业新篇章 记增城区优秀创业青年“双带”事迹

增城日报 2019-09-06 10:59

刘淑芬:彰显巾帼风采 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刘淑芬是石滩镇人,现任增城区政协委员、区妇联兼职副主席。2010年以来,她先后成立了广州增城民合石厦群兴水果专业合作社、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市那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些年来,她荣获2019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7年中国广东“农电奖”杰出电商致富带头人奖、增城创新创业好青年等多项荣誉。2017年,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广州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她的公司有现代化水果种植基地550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面积13000亩,带动农户2300户。计划未来三年内打造种植基地2200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面积50000亩,带动农户3500户。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她带领社员积极拓展水果销售渠道,在稳定本地传统的农贸市场基础上,大力拓展珠三角市场,并出口到香港,远销福建、云南等地。在刘淑芬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年销售额不断攀升,从成立之时年销售额不足400万元至2017年销售额达3600万元,合作社社员从成立之时年人均收入4000元增加至2017年人均收入20000元,她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此外,她也非常热心公益事业,2016年2月发动义卖活动帮助增城区种植户解决杨桃滞销的问题。并且,她还关心下岗妇女就业问题,安排解决了近50名下岗妇女就业。

邓国参:传授养龟技术 带领乡亲致富邓国参是小楼镇青迳村人,近年来因乘扶贫开发东风带养龟技术回乡,带领乡亲走上了致富之路,事迹突出,2012年被评为广州市劳模。自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邓国参对龟类的养殖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9年,他协助父母发展龟类养殖产业。在父母和周边龟友的指导,他掌握了养龟技术,并积累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广泛的销售渠道。因为诚信经营,他赢得了珠三角众多龟友的认可,名声迅速在龟友圈传开。2010年,时值广州北部山区扶贫开发热潮,于是邓国参义无反顾重返家乡,支援家乡发展养龟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奔康。在往任村党支部书记邓伙德的带领下,青迳村家家户户陆续加入到高效益的龟类养殖行列。2011年3月牵头创办了“广州市增城青迳养龟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把全村24户贫困家庭纳入养龟专业合作社,把养龟培训基地作为发展养龟产业的载体,串合分散的养殖户,实现技术、市场等资源共享,开创产业帮扶脱贫的新路子。为了更好发挥养龟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他又牵头青迳村集体经济联社制定了《青迳养龟基地承包方案》。2012年初,他支付了第一年的承包金,其中5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26户贫困户每户收到了2000元的养龟分红金,让青迳村贫困户分享到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果,切实得到实惠。

钟伟昌:荒地变身百合花田 开辟乡村致富路钟伟昌是中新镇三星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村委会常务副主任、三星村关工小组组长。2015年以来,他带头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创办三星村百合花厂,带头种植三星谷,带动村民就业,开辟乡村致富的新路子。2008年,钟伟昌发现种植百合花不仅可以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益空间,而且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于是他积极动员村民加入种植百合花行列,经常带头深入群众家中,通过与村民聊天交流的方式,了解村民的真实情况以及参与百合花种植的意愿,积极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和问题。目前,钟伟昌的百合花厂每年能带动100多人次的村民就业,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村民们解决就业问题,改善收入状况。为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钟伟昌作为一名村委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勇担责任。2017年,他开始尝试种植高品质的丝苗米,带头试验种植了200亩水稻,其中约50亩是增科新选丝苗米1号,约40亩是象牙香占,其余100多亩则是种植稳产性相对较高的五山丝苗。为保证丝苗产量与质量达标,钟伟昌邀请区农科所的专家、镇农业部门负责人频频下乡指导生产工作,“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也亲自到三星村为丝苗米种植给予了权威的专业指导。2017年,三星村试验种植的新品种亩产达250公斤,达到了丰收效果,为今后的乡村致富拓宽了路径。

王涛:新时代回乡创业的“新农人”王涛是广州升霞原生态食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大冚生态园和仙贝果园负责人。为发展家乡、建设家乡,2012年7月,王涛在正果创立了广州增城大冚黄秋葵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黄秋葵。他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广泛发动大冚村约100户农民,整合了约250亩土地,一起投身黄秋葵种植。当年,合作社的产值就达到了400万元,创业之旅取得了很好的开端。他还积极发动村民整合土地,一起种植,聘请村民工作,带动了村民就业创收,推动当地农民从思想上、行为上朝着农业发展新方向上转变。随着农家乐、农家体验活动等周末家庭游的兴起,生态农业逐步发展起来。2015年后,他在大冚村的种植基地打造为大冚生态园,完善了种植基地内的基础设施,联合周边的万家旅舍和农家乐,办起了亲子农场,将大冚生态园、本土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推广出去,还带动周边的发展。在农业行业深耕多年,他希望带动更多有意愿在这一行发展的年轻人“入行”,加快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民”队伍,让农业发展跳出原来的固有框架,推动产业高效、快速发展。2018年之前,他就已经吸引将近400多个志愿在农业发展的农村青年人才,有300多人在王涛公司得到了锻炼后,有机会走向了更大、更高的平台,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

张文彬:80后“菜心王子” 种菜创业带富一方张文彬是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聚来”)创始人,现任增城区政协委员。2016年,他被评选为广州增城菜心美食节“菜心王”。2017年,绿聚来被广州市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2008年,他成立了绿聚来,并积极参与政府打造迟菜心及绿聚来品牌的各种推广活动。公司主营产品“增城迟菜心”,2008年成为广东省委宾馆接待用菜,2009年打入香港市场……2018年12月,绿聚来被广东省农业厅认定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多年来,他的公司一直致力于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主要从事“增城迟菜心”、“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等优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2015-2018年销售总额每年超过4000万元,2018年突破6000万元,每年同比增长10%以上;每年创造利润200多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超过3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绿聚来”采用“公司+品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江坳村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己任,通过租地带动、订单农业带动、吸纳就业带动等多种方式,共带动农户2023户以上,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力地带动了小楼、正果、派潭等镇现代农业发展,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解决了一批农户的就业,带动了一批农村青年创业。

王光美:从山区“毛头小子” 变身“农民企业家”王光美是广州市光裕汽车空调制造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下海”风潮兴起,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也悄然崛起,20岁的王光美敏锐地察觉到汽车空调压缩机再制造的商机。于是他聚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谋划创办广州市增城光裕汽车配件厂,开始汽车空调压缩机零部件再制造。随着零部件再制造的销售稳步推进,王光美并不满足于生产零部件。于是,他带着他的团队开始探索自主研发汽车空调压缩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学习和试验,终于在2006年拥有了自己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志着光裕有了自己的技术。同年成立了广州市光裕汽车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为他转型制造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提供了平台。目前光裕汽车空调制造有限公司已是300人规模的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同时国内34个省区市都至少有代理商代理销售产品。2018年营业总额高达6800万元。同时,他始终坚持把公司的总部设立在正果镇,扎根家乡。他深知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所以企业发展壮大,就要回报社会。2018年光裕缴纳税费约160万,每年资助帮助本地贫困家庭超过100人次。作为企业带头人,他积极吸纳家乡群众就业,让富余劳动力转为劳动力优势,目前带动就业人数超过500人。

刘俊彦:为青年创业 插上梦想的翅膀刘俊彦是增城区工商联合会(总商会)常委,广州市邦弈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被增城团区委等单位评为“增城区创新创业好青年”。2014年毕业后,他发现增城没有规模按揭代理公司和金融居间机构,导致了大批量有需求的客户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渠道,从而导致个人和企业发展一直困顿不前。于是他创办了邦弈泽,致力于解决银行与客户无法对接的难题。2018年,邦弈泽成功举办了跨度超三个季度的“金融知识进企业系列讲座”,成功服务了增城区40多家大中小企业,并成为雄兵集团首个企业常年金融顾问服务店。2019年4月,又举办首届“小泽顾问企业服务节”,正式推出企业服务理念,举办小泽企业服务中心,致力服务更多民营企业。截至2018年,他的邦弈泽资产管理共帮助50000余名个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成功放款350多亿;同时也帮助了近25000家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民营企业融资金额近210亿。为超2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专业的金融知识培训服务,帮助规避金融风险近60件。此外,他本人联合了一些社会上关注年轻人发展的各社会阶层人士,创立了“邦弈泽创业天使基金”,为增城大学生解决创业启动资金的难题,让创新创业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的创业梦想提供服务,让大家创业不再是梦。

【记者手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关工委开展“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成果验收之年。全区各级关工组织在开展“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各级相关职能部门携手协作,加大对农村“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优秀农村创业青年的培育,涌现出了刘淑芬、张文彬等一大批“双带”青年先进典型。他们不负韶华,有理想、有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艰苦奋斗精神,谱写创业新篇章,充分发挥了农村青年的示范作用,是广大青年人的学习榜样。

新闻推荐

长者热情放歌展风采

本报讯(记者李家威)近日,荔城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以“弘扬红色精神,唱响荔城居家”为主题的长者歌唱比赛,共有50位长者参加...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