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商圈之变” 看商业发展如何为城市赋能

增城日报 2019-09-04 07:18

一入夜,忙碌了整个白天的人们陆续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中最为轻松的休闲时光。家人逛街、好友聚餐、情侣观影……不知何时起,“活在商场”已成为增城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从零星的商业网点到小型的商业街区,再到成熟的商业综合体,增城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加速蝶变期。仅近二十年,增城的商品销售总额就翻了近40倍,从1999年的53.35亿元激增至2018年的2009.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呈现了迅猛增长势头,从39.13亿元增至370.97亿元。

商贸业的繁荣,悄然改变着增城城市的面貌,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

演变

增城商业中心的形成

“增城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高端的渐进过程,目前已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增城区科工商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叔爱总结道。

回顾增城商圈的“进化史”,最早应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商品经济迅速复苏,荔城中山路—相江路、新塘沿江片区逐渐出现了以销售小商品、家电、农用物资为主的商圈雏形。

1997年,新塘顶好大厦落成,大厦楼高82.35米,成为当时新塘最高建筑;2002年,挂绿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增城最早的商业综合体正式诞生。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增城商圈蓬勃发展,逐步扩展至挂绿广场-光明西路片区、新塘大道-107国道,服装、餐饮、酒店、通讯设备、牛仔批发等品类经营的商品经济繁荣一时。

进入2010年后,随着城市进一步建设发展,以大型超市、高端酒店、特色餐饮为主要特征的东汇城、万达广场等地标式大型都市休闲综合体成为人流的“聚集点”,增城商圈中心也再次发生转移。

依托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2014年,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项目——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在新塘镇动工建设。汇聚9条轨道交通、由国际顶尖团队操刀设计、剑指广州东部最高端时尚聚集地,这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商业综合体自落户开始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除此之外,各镇街也逐渐形成了次中心商圈,增城“大商业”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现状

呈现“两强一特三弱”特征

不同于冷冰冰的工业产业,商业是有温度的。它化身为一件件风格各异的商品,在购买行为的实现中自然发生,带给消费者满足感的同时,也为生产者带来了盈利。

“日常朋友逛街聚会我会选择万达、东汇城,买一些日常用品、宝宝用品我会去荔城旧工业市场或莲花市场,周末一大家子外出休闲会选择去北部泡温泉、吃农庄。”家住荔城的市民刘女士认为,增城的商贸服务业已逐渐形成了特色各异、层次丰富、差异化分布的特点。从这一点来讲,增城的商业发展已能基本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这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调研组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专家认为,目前增城已初步形成层次分明的商业网点体系。荔城与新塘分别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商业业态较丰富,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和专卖店较齐全,是增城区商业发展的两大核心区域。增江受到荔城的商业辐射,商业网点发展迅速,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潜力;中新、朱村、石滩受到科教城、地铁建设和广州新东站等利好消息的影响,引进了御溪谷商业中心等大型商贸城项目,产城融合速度加快;正果、小楼、派潭北部三镇则以逐年增长的旅游人口为重点,正大力推进旅游商业配套设施和区域农产品交易商贸中心的建设。

此外,依托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比较优势,增城在广州11个区中形成特色化的服务业发展基础,表现为“两强、一特、三弱”的总体特征:酒店温泉吸引力强,物流基地辐射力强;民宿、万家旅舍特色突出;但社会总额、人均消费支出、商业区位熵排名仍较为靠后。

“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增城的商业发展尚未到达成熟阶段,未发展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陈叔爱认为,“因此,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进一步激发城市商业的活力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

勾勒 “双心四带、点面网络”商业空间布局蓝图

“这是我们在"站城一体"理念上的一次重要创新”,在广州东部新一代商业地标——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的建设现场,来自日建设计的日本一级建筑师陆钟骁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从外形上来看,车站已经开进了建筑肚子里,整个商业综合体把车站包起来了。在这个空间里,我们把各种各样市民的活动融入进去,形成了一个城市中心。这就是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的TOD模式。”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凭借轨道枢纽带来的强大“向心力”和庞大客流量,一场由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引领的消费体验革命正在蓄势待发。

在增城开发区,由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永旺梦乐城株式会社与国际性商业地产标杆企业名大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高端商业购物中心——永旺梦乐城·名古汇正在加快建设。项目的进驻将进一步满足周边地区高层次就业人才的生活娱乐需求。

此外,在荔城城区,万达广场、东汇城、1978文化创意园等商文、商娱、商居相结合的商业综合体相继布局,俨然形成了城市中轴线的商业中心。

时代发展的列车呼啸而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为科学引导增城商业实现新发展,《广州市增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规划》应运而生。

构建增城中轴线、东部交通枢纽两大商业商务中心,打造东部商务商业、中部科创商业、南部物流电商、北部商旅融合四大发展带;在此基础上,推动分散布局在全区域的市区级、街镇级、社区级商业中心,与公共中心、交通节点、文化、旅游、居住等功能区融合布局,形成网络互联的空间体系。这是增城勾勒的 “双心四带、点面网络”商业空间布局蓝图。

规划还衔接了“大商业、大商务、特旅游、大流通”的支撑策略,针对增城商业服务、商务服务、旅游商业、流通商业四大方面空间布局设置了明确指引。

“在过去,商业往往就是指特卖;而在今天,商业是更加注重社交、体验、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业态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商业发展趋势带动了我们城市新一轮的建设升级,为增城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指明了新的方向。”陈叔爱说。

新闻推荐

增江街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

本报讯(记者何秋玲)8月30日,增江街举行教师节暨奖学奖教表彰大会,对该街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今年优秀高考生、中...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