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开启首期训练营,专家为公益项目如何吸“粉”支招 “帮到点子上”能让受助人变志愿者
第七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正紧张报名。如何设计一个项目让评委普遍青睐?如何规划您的公益理想,让更多市民街坊踊跃参与其中?8月30日上午,第七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首期“公益训练营”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市志愿者联合会“志愿中山”专员郑伟安,广州市团校教师、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评委王静分别开讲,吸引来自各镇区的250多名公益人士报名参与。
●聚焦具体问题 做好项目“深耕”
广州市团校教师王静分享时表示,从第六届“博爱100”的申报主体来看,社工机构占35%,草根组织占37%,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占16%,行业协会、商会占10%,村居及其社区社会组织占比2%。其中,草根组织是申报主力,相比专业机构,他们活动往往缺乏广度和深度,甚至将项目等同于搞零散的、浅层次的活动,这一现状必须在“博爱100”持续开展中有所改变。
“活动是短期的,零散的,热闹的;项目则是在一段时间内递进的、持续的、有设计感的。以坦洲镇健身操协会为例,若该协会只在社区举办某场晚会,这是活动,但他们通过一年的若干场公开巡演,让目标群体系统学习防诈骗知识,这是项目。”王静说,“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做到第7年,无论草根组织还是社工机构,都要学会做好项目的深耕和挖潜,让项目从“1.0”深化到“2.0”甚至“3.0”。
她还以广州市海珠区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组织为例,最初只是几名大学生参加支教后,发现当地的留守儿童有与外界通讯的需求,于是发挥自己智慧支持水平,开始与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书信往来。“学生们慢慢地在通信过程中发现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好奇,还邀请孩子到中山大学参观,游览广州,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王静认为,这就是一种深化项目的方式,一个用心的团队总是能在A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B项目、C项目一个个深化,完成某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好的项目
要做好有效传播
在王静眼里,公益项目与商业项目虽然产出不同,标的不同,但一样都要做好人财物的统筹,做好项目设计。对于草根组织而言,人力资源的统筹是较大的难题,包括兼职与全职的困扰、志愿者的不固定性、全职人员的生存等。
她为此支招,项目设计者巧用设计思维,在一个公益项目分辨出哪些是受助者(用方);哪些是可以团结的小伙伴(路人);哪些是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兼职和全职),哪些是项目的潜在资助方。
要让受助者感到“帮到点子上”甚至愿意站出来,完成受助人到志愿者的转身;要让团队核心成员有获得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项目的粘性,更要做好公益传播让更多相关人“路转粉”。“在"博爱100"的不少品牌项目中,不少项目团队都是具有一定公益愿景的公益达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本身具有号召力,在进行公益服务时通过讲好项目故事,吸收"铁粉",做好能力培养,发展成自己的小伙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做好公益项目的
志愿管家
从第三届开始,“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中已不乏“志愿中山”服务平台的身影,不少志愿者通过“志愿中山”实现手机签到签离。但也有一些草根组织不看重志愿服务时数,没有为一众活跃公益一线的志愿者们争取合法权益。本次“公益训练营”特地邀请了市志愿者联合会“志愿中山”专员郑伟安,为与会的志愿者讲解如何巧用“志愿中山”服务平台。
“我们除了可以开具志愿服务时数证明,还为中山50多万志愿者购买了团体保险,保障他们开展公益活动的合法权益。”郑伟安表示,对志愿者而言,借助志愿中山,可以轻松找到符合自己能力和时间的志愿活动,通过活动矩阵,志愿者不再局限于一村一镇,可以在线了解并加入符合期望的公益活动、公益组织或阵地。而对不少草根公益组织来说,若没有进行社会组织登记,不具备法人资格,仍可以通过志愿中山成立为一个志愿团体,在一定区域内合法地开展公益志愿活动。“不仅可以保障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时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为中山书写在线的"雷锋日记"。”郑伟安“安利”说。
据悉,本周五即9月6日上午,主办方将开展第二期“公益训练营”。
本报记者 徐钧钻 见习生 陈家浩
新闻推荐
白话广州“你真系一只为食猫来嘅”,喺海珠区一间超市度买紧零食嘅一对母子对话,嗰妈咪对细路仔话。“猫咁可爱,点解会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