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解民忧 老房圆了“电梯梦” 增城新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试点旧楼连片加装电梯

南方日报 2019-08-30 06:02

水电二局社区连片加装电梯施工现场。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摄

“电梯装好了,老人下楼锻炼的次数多了,"遛娃"也更加方便了。”近些日子,家住增城区新塘镇水电二局社区的姚先生高兴不已,他所居住的这栋楼是增城试点连片加装电梯的“第一梯”,自去年同意安装以来,该单元居民一直都充满期待,如今终于如愿以偿。

自连片加装电梯试点以来,水电二局社区提交的2区、3区、5区《住宅楼集中连片加装电梯规划》已得到全面批复。据统计,该社区已有33个梯口与电梯公司签订加装电梯合同并在办理施工相关手续,已正式开工的梯口有19个。

“没有基层党建工作,加装电梯这事可干不成。”水电二局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姚敏表示,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党员带头行动起来,充分了解民意,协调解决各方工作。基层党组织则搭起了一座桥梁,链接相关资源,提供沟通平台,给予电梯加装工作正确的指导,扮演了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朱伟良

晓民情?党员担当加装电梯“排头兵”

水电二局社区的5区,一连四栋旧楼全部围蔽施工,工人满头大汗,机器轰鸣,居民们却非常兴奋。“大家很快都能用上电梯了,高层的老人们走下来串门更方便了。”居民简秀英兴奋地告诉记者。

简秀英是水电二局社区的一名居民,也是单位的退休职工,住在8楼的她因为常年上下楼的不便,对加装电梯需求尤其迫切。“我们这里是国企的家属区,很多住户都是退休工人和小孩,没有电梯实在是出门难、上楼难。”她说。

水电二局社区常住人口超过1万人,总户数超过3200户,是新塘当地最大的社区之一。现有住宅楼梯房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原广东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筹建的单位职工福利房,都是典型的中高层楼梯房(6—8层)。“这里的特点很鲜明,一方面都是企业职工,熟人社会为主;另一方面就是很多水电一代、水电二代的退休职工扎根,人口老龄化比较突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水电二局社区有了在全市试点连片加装电梯的可能。社区退休职工、党员罗英去年得知增城区出台鼓励旧楼加装电梯的措施,立刻和其他党员组织起来,奔走相告。

“对于复杂的报批手续,政府已经打开绿色通道。但跟很多旧楼小区加装电梯一样,最大的困难还在于业主签字同意。”罗英说,一批老党员主动担当“先锋队”,频频上门解开底层居民的疑虑,成为推动加装电梯的“主力军”。“影响房屋采光通风怎么办?”“设计施工会不会占用楼层面积?”“谁来保障低层住户的利益?”……这些全是加装电梯前期业主提出的问题。“花了很多时间,党员们几乎每天去串门走动,表达充分的诚意和耐心后,才获得理解和认同。即便大部分人同意也不能开工,要充分关注每一位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她说。

据了解,水电二局社区有近800名退休党员,分布在77栋楼里,他们既是带头加装电梯的“先锋队”,也是加强群众沟通、化解矛盾的“连心桥”。罗英说,退休党员不仅对不愿配合的住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发挥人情纽带作用,解开群众的心结。“大家都是在大院长大,多少有些感情,有的还是亲戚关系,我们要把党群工作做实,把思想工作做到位。”

在政府部门的指引和党员们的努力下,水电二局社区已经有一台电梯竣工并在调试阶段。目前,社区已有33个梯口与电梯公司签约并办理手续,已开工的梯口达到19个。

通民意?党组织搭建沟通协调平台

“审批手续需要多久?”“规划报建需要满足哪些要求?”“业主协商难题如何解决?”今年3月,在水电二局社区集中连片加装电梯现场咨询活动现场,街坊们纷纷就加装电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询问。

作为增城区连片加装电梯的试点小区,在解决复杂的报批手续后,水电二局社区加装电梯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业主签字之前的协商同意。“很多楼房都难在了业主协商这一关,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如何协调协商住户的意愿。”姚敏介绍,对于高层业主而言,加装电梯的需求比较迫切,但许多低层业主觉得没有必要甚至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一栋楼里业主利益诉求点不同,是推进电梯加装最困难的地方。

基层党组织应当是基层工作的推手,需要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在电梯加装过程中,镇街承担着报装指导、施工过程监督和财政补助发放等重要工作。”新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加装电梯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基层党组织在了解居民的意愿、协调居民分歧以及监督施工情况等起到了关键作用。

上头千针万线,落到基层一线。基层党建好比基层治理的“定海神针”,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居委会既要充分发挥业主间协调作用,积极在业主和电梯加装组之间搭建协调平台,还要积极联系各级相关部门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合理协商解决问题,推进项目顺利进入施工程序。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联合区、镇相关业务部门共同举办了三场现场咨询活动,切实地了解到加装电梯的真实情况。”姚敏说,为让居民少跑腿、少走弯路,区、镇还在社区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受理加装电梯咨询、电梯设计方案预审查等,给予办事群众技术和业务指导,协调居民开展加装电梯前期摸查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定期下镇街、社区召开加装电梯工作推进会,主动介入业主间的调解工作,及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同时,居委会也是业主之间沟通协调的第三方平台。“三分之二的住户意愿很重要,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同样也要照顾到。”姚敏表示,居委会应当是业主与业主之间沟通的“连心桥”,在业主相互沟通出现问题或阻碍的时候,要主动作为协调双方共同处理。“低层住户平时反映的蚊虫滋生、楼道清洁、护院绿化等问题借助加装电梯的协商也得到了高层住户的重视,在居委会的介入下,双方沟通协调就能达到共同解决社区问题的目的。”姚敏说。

聚民心?组建加装电梯志愿者队伍

水电二局社区作为大型国企住宅区,曾经每年春节都会组织游园活动,让社区居民往来走动,交流沟通。但随着国有企业接受市场化进程,水电二局社区的游园活动一度停止,社区内的群众活动也逐渐减少。

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在居委会的主动介入下,终止了十年的游园行动在2014年重启,这也让社区居民的关系重新熟络起来。”简秀英说,每年雷锋日、妇女节、重阳节等日子,居委会也都会组织居民开展活动,赢得了群众们的广泛接受,形成了“有事好商量”的共识,为加装电梯协商起到了很大帮助。

“对于加装电梯,高层住户态度积极,低层住户往往有较大意见。”姚先生坦言,不少业主在协商加装电梯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意见,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每天去串门走动,表达充分的诚意和耐心后,才获得足够的签名同意,终于得偿所愿。

同样住在水电二局社区的居民徐姨,是一名加装电梯的志愿者,她告诉记者,解决这类问题没有捷径,“多了解低层住户的想法,多与他们沟通是唯一对策,通过交流,大家的心结也慢慢解开了。”

姚敏介绍,在退休党员和热心居民的带动下,水电二局社区成立了一支加装电梯志愿者队伍,分布在各个片区的住宅内,一旦遇到问题,志愿者们就会主动前去沟通协调。同时,每栋申请加装电梯的住宅楼都有牵头人,并成立了加装电梯工作组,促进楼道业主商量自治,当好加装电梯的“管理员”。

“工作组包括退休党员、牵头人、志愿者等成员,大家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基本上每周都会召开一次沟通会,确保加装电梯的各项环节不"卡壳",使加装电梯工作在楼组内有组织地开展。”简秀英是所住单元加装电梯的牵头人,她说,“加装电梯归根到底是居民自己的事,需要楼道住户共同解决,才能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营造了和睦氛围。”

新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装电梯的契机,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探索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治理模式,营造了互相帮助、邻里和睦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新闻推荐

地里挖出“金元宝”? 有人信以为真被骗二百万元!

“这是从建筑工地上挖出的金元宝,真品!要不是急需用钱,也不会这么便宜抵押给你。”虽然这是老套的诈骗手段,但依然有不明真相...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