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垂钓、收杆 舍得付出 方有收获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在悠悠湖水之旁,放上一张木凳,借景为诗,竟有些说不出的另一番情趣与意境。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钓鱼,是我六岁那年。那时,我懵懂不知,只顾在一旁品尝食物,好奇地望着爸爸在一旁等待鱼儿上钩。我看着爸爸一次又一次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放鱼饵、抛竿……顿时,我有点不耐烦了,便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您钓了那么久,却没有多少鱼上钩呢?”爸爸听完后,眯着眼笑了笑,便摸了摸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知道钓鱼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我们需要敞开心灵去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钓鱼也正是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只有用心去等待,才会有意外的收获。孩子,爸爸相信你以后在生活中渐渐就会明白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笑了笑,跑去一旁拾来一根小竹竿,在竹竿的一头拴上一条细线,有模有样地在一旁钓起了鱼。爸爸看着无知的我,点了点头,一丝笑容挂在嘴角。我扭头问爸爸:“爸爸,你看我聪明吗?我会钓鱼了!”爸爸对我说:“孩子,你虽然很棒,但你需要鱼钓和鱼饵呀!”我顿感失落,爸爸见我不太开心,便说:“孩子,让我来教教你吧!”我点了点头,开始虚心地跟着爸爸学习垂钓技术……自此以后,垂钓的种子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渐渐的,那个曾经为钓不上鱼而失落的小女孩已经长大了,转眼间已是准备步入初中校园的学生了,但父亲在儿时对我说的那番话仍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
今年暑假,我找了一个空闲时间,和爸爸一起来到当初垂钓的地方——增城区挂绿湖。爸爸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我像儿时父亲教我那样,脑海中浮现垂钓"十二字"诀:打窝、投饵、装饵、下钩、看钩、提杆。我有模有样地照着步骤操作,先打窝、投饵,再挂上鱼饵,紧接着把鱼钩抛入水中;然后在岸边坐下,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微风拂过我的眼帘,坐等鱼儿上钩的时间并不是乏味的,眼前俨然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碧绿的湖水,摇摆的垂柳,悠闲垂钓的人群,还有碧空如洗的苍穹……突然,鱼竿晃动了起来,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波纹。我心中一喜,赶忙用尽力气收竿,却没想到鱼儿的力量竟如此之大。我慢慢地溜鱼,待鱼儿筋疲力尽时,然后将鱼竿向上一提,一条巴掌大小的鱼被我拉了上来。
我望着自己的垂钓成果,心中的喜悦和成就感一同涌上了心头。我扭头看见了爸爸一脸的欣喜。这时,爸爸鼓励我:“孩子,你没有辜负爸爸对你的期望,你做到了!”我们都笑了,这笑声里蕴含了父亲慈祥的爱,也蕴含了我多年辛勤付出的成果。
从此,垂钓成为我的业余爱好。我不仅从中学习很多垂钓知识,领略垂钓的乐趣,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舍得付出,方能有所收获。垂钓让我变得更加坚强,遇事变得更加有毅力、有耐心。我会一直保持这种心态,永远牢记父亲对我的慈爱教诲,勇敢地去面对人生更多的挑战,做生活的强者。
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指导老师:程飞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陈颖诗)近日,由广州市文化馆携手各区文化馆主办的“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油画展”在广州市文化馆一楼展厅开幕,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