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再添两大文化展馆档案馆、新图书馆竣工在即,蕉门河中心区“城市客厅”格局初显

南方都市报 2019-08-27 06:18

[摘要]档案馆、新图书馆竣工在即,蕉门河中心区“城市客厅”格局初显

南沙档案馆效果图。其建筑外形取材于唐代“玉枕”。

南沙图书馆新馆以“南沙墨砚,名砚清水”为设计理念。

广州市南沙区官方消息,近日南沙档案馆和南沙新图书馆均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南沙档案馆建筑外形取材于唐代“玉枕”,坐落在南沙区政务中心南侧,将集“国家综合档案馆、规划展览馆、城建档案馆、房地产档案馆、地方志馆”五馆功能于一体。南沙新图书馆外观则与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相似,坐落于蕉门河城央中轴线之上,在设计上注重读者体验,还创新设置了儿童专属出入口。

南沙档案馆与南沙新图书馆所处的南沙蕉门河中心区,是南沙城市发展的起步区域,也是南沙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和居住中心,这里聚集着南沙大部分城市配套。蕉门河中心区区块定位为南沙的“城市会客厅”、南沙交流中心。近日,蕉门河中心区市民广场周边地块规划调整信息显示,这里还将打造高达290米的“双塔地标”,一个更为现代化的“城市客厅”形象呼之欲出。

档案馆集五馆功能于一体

南沙档案馆(档案信息规划展览中心)东邻凤凰大道,西接蕉门村,往南与凤凰湖相连。场馆主体土建工程总体已完成约85%,现正在进行幕墙和装修施工以及机电设备安装。根据计划,南沙档案信息规划展览中心(一期)项目将于今年10月完成施工作业,最快2019年年底可投入使用。根据布局,该馆将集“国家综合档案馆、规划展览馆、城建档案馆、房地产档案馆、地方志馆”五馆功能于一体,建成档案保管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南沙新区规划展示、学术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建设综合性展馆。

该馆占地面积259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300.13平方米,主馆为一栋2座,其中位于东侧的A座为展览中心,西侧为B座档案馆,设计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楼高23.8米,项目总投资3.11亿元。A座展览中心首层设计为规划馆门厅、多功能厅,二层规划为互动体验区、历史长廊和多媒体室,三层是南沙重点片区的展示,四层则是办公区域和部分功能用房。

与展览中心不同,B座档案馆的功能对场馆保温、干燥等功能要求更高,南沙区代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档案馆在内部设有起抽湿和干燥作用的通风系统,还大面积采用了岩棉这一材料实现场馆结构保温。B座首层设有入口接待区、全区档案目录检索中心、对外公共查询中心、先行公开文件服务中心、展厅、阅览室等,二层及三层主要用于资料保存,包括城建档案库、实物档案库、房地产档案库、地方志库房、珍贵档案库、阅览室,四层为办公区域。

新图书馆设儿童专属出入口

以“南沙墨砚,名砚清水”为设计理念的南沙新图书馆,位于南沙区海滨路东侧、市民广场北侧,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室外园林施工,计划9月30日完工预验收。其建筑外观特色是下侧四端向上起翘,在沿滨河面可留出更多公共空间供市民活动,在起翘部分设置的出入口还能兼顾地块周边人流来向及建筑使用功能。据了解,南沙新图书馆按国家标准的中型公共图书馆建设,总建筑面积将达2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为11427平米,服务人口达100万人,阅览席规模1000座,藏书规模为90万册,项目总投资约为3.46亿元。

新图书馆分为地下两层和地上四层,地上部分四层建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图书馆藏阅区、阶梯阅览室、儿童阅读、珍藏文献古籍图书阅读区及部分办公用房等。地下负一层设有图书馆附属的藏阅区、600人报告厅、贵宾接待室、会议培训区、餐饮区、书库区及后勤设备区等,负二层主要包括地下停车区、设备机房及装卸货区等。

在内部的阅读空间设计上,引入层层退台的开架阅览空间及开放式的阶梯阅览区,图书馆中部还设置了共享中庭,其屋顶为玻璃天窗。位于新图书馆东南侧的儿童专属出入口可直接连通靠近儿童阅览室的区域,儿童阅览区设置于新图书馆首层,该区域的装饰主题与蕉门河相呼应,曲线、弧线的设计也符合保护儿童免于碰撞的安全措施。

南沙市民广场规划“四大馆”

南沙新图书馆和档案信息规划展览中心即将竣工,意味着蕉门河区域作为南沙城市中心区,其城市配套功能将进一步完善。根据相关规划公示,位于蕉门河东西两岸的南沙市民广场,规划建设南沙“四大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整个用地规模超过2.9万平米。今年5月底,南沙蕉门河中心区市民广场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公开征询意见。该次调整涉及区域位于进港大道与环市大道交叉口周边及市民广场两侧,调整后将有效解决市民广场周边地块历史遗留问题及优化市民广场周边整体城市空间。

根据规划,将从高效紧凑土地开发、高品质场所与景观营造、交通公共服务配套加强等方面优化市民广场周边整体城市空间。市民广场两侧地块将从文化设施用地调整为文化商务商业混合用地,商务用地、商业用地调整为商业商务用地;保留现行控规南北向绿廊级滨水绿带不变,南北向绿廊及滨水绿带进行优化调整,并增加用地兼容性。调整后,该区域毛容积率由1.07增加至3.05,计容总建筑面积由34.46万平方米调整为97.78万平方米,居住人口为7252人。

同时,该区域规划建设的图书馆、科技馆、市民中心、美术馆的外部空间,可通过中央公园实现有机融合,而中央公园与金洲山将通过空中绿色廊桥紧密相连,从而实现共享空间的可达性最大化。此外,蕉门河中心区地标塔楼高度还将由150米调整至290米。市民广场两侧地块功能混合后,由原建筑高度24米调整为40-240米,将形成双塔地标。沿进港大道建筑高度由80米调整至90-150米,沿路界面塔楼前低后高,增加沿街裙楼层次。

中山大学港珠澳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认为,地标性建筑是每个城市中心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外观设计方面来看,地标性建筑的外形往往独一无二,其建筑元素大多结合地方特色,是地方文化的标识,同时也是市民与城市的精神羁绊。“从南沙地标性建筑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来说,地标将加快人流的聚集,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可以在这里交流专业、碰撞思想、创新思维,引爆‘智慧风暴’。”

据了解,配合文化、商务设施建设,蕉门河中心区还将构建连续、舒适、无障碍的步行网络,沿进港大道、环市大道等重要街道的建筑界面,在首层设置连续挑檐、骑楼或有盖走廊,形成风雨无阻的步行空间。倡导地下空间的功能、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与地面一体化设计和综合开发,鼓励片区内各地块地下空间与周边地块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按照规定落实各类用地配建停车指标。

采写:南都记者 李鑫

实习生 杨晓彤 通讯员 林丹贤

摄影:通讯员 刘伟

新闻推荐

南沙出台77条举措 推动营商环境提升

■南沙区推出5G政务助力群众办事“毫秒办”。新快报讯记者朱清海报道8月1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南沙区获悉,近期南沙印发实...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