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成就绿色发展 花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迈大步,多领域探索显成效

南方日报 2019-08-23 06:53

广州花都区绿色金融街环境优良,入驻绿色机构与日俱增。资料图片

走进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反映着全省碳排放配额市场实时交易情况。“目前,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突破1.3亿吨,总成交金额超25.6亿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孟萌介绍,作为全国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唯一一家设在当地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中心不仅为广州地区提供碳金融服务,还辐射到广东乃至华南,碳金融项目正以控排目标促进绿色金融的整体发展,打造绿色金融、国际金融发展示范区。

今年7月,位于花都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下称“绿金改试验区”)迎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两周岁的“生日”。两年来,花都区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线,大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和落地的双重利好下,绿金改试验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迅猛,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效应显著增强,真正让绿色金融理念成就绿色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

“老树”结出绿色“新果”

在花都区迎宾大道中段,与商业大道交会处的“绿色金融街隧道”上方,绿色金融研究中心、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三栋现代化的写字楼并排而立,连接起一条长约600米的绿色金融街,这就是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起步点。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绿色金融街上配套齐全的崭新写字楼内,进驻其中的金融机构与日俱增。

至2019年7月底,全区引进或设立各类绿色机构超过300家。广州绿色金融街进驻绿色机构247家,注册资本金138.8亿元,年均增加超过100家。广州绿金街已进驻机构中,金融、类金融及金融相关机构共104家,占比42%;其他绿色企业143家,占比58%;经营规模超过1亿元的企业24家,年纳税额超千万元的企业5家。

广州绿色金融街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公司将继续加快绿色金融街建设,大力引进绿色金融机构和绿色金融交易平台,力争集聚250家绿色机构,注册资本金达到150亿元。

随着绿色金融的成长按下快进键,也不断助推着绿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在绿金改试验区支持政策引领下,一大批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绿色企业进驻,带动花都全区绿色产业集聚发展。

当前,花都区正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支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绿色制造业、以航空产业为主的临空经济以及以智能电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2018年,区内金融机构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超过70亿元。

当绿色交通发展成为支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有力抓手,清洁能源建设即将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保障,绿色金融机构充分履行了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的责任担当。

从去年开始,中国银行花都分行、建设银行花都分行、广州银行花都支行共同为市公交集团公交车纯电动化项目提供基准利率绿色信贷支持,2018年已发放12亿元,剩余42亿元计划在今年发放,用于市公交集团更新9000多辆纯电动公交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65万吨。

与此同时,一大批传统产业正在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路上。工商银行花都分行积极支持广州和信实业公司从摩托车零部件生产向新能源汽车配件生产转型,提供了3000万元绿色信贷,缓解企业设备更新及研发投入的资金压力。广州农商银行花都支行向广东世腾环保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5000万元技术升级改造贷款,助力企业采用先进的水性油墨印刷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完成了从高污染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型升级。

花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绿色集聚效应正在显现,不仅引进了一批优质绿色产业,还通过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引导金融资源从“两高一剩”“低小散乱”等落后产能领域有序退出,加快全区老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不断推动传统动能的转型升级和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成长壮大,让“老树”结出绿色“新果”。

创新激发“绿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村民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碳普惠、碳排放量、碳中和……这些行业术语不时也能脱口而出。

两年前,梯面镇林场的护林员还不知道什么是“绿色金融”,也没想过村民日夜守护的山林还可以跟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及碳排放总量控制等工作联系起来。如今,梯面镇林场通过委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成交后获得碳汇收益,林场3万亩生态林试水碳普惠项目带来超过20万元的收益。

“现在村民都知道种好树不仅可以给环境作贡献,还能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绿色金融"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了。”梯面镇党委书记周耿斌说,作为绿金改试验区首个依托碳普惠方法学开发的碳汇林,其为梯面镇带来了绿色发展的信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双赢。

在碳排放交易市场,花都作了众多创新探索,总结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截至2019年6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突破1.3亿吨,总成交金额超25.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一。创新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业务,建设银行花都分行以碳排放权为抵质押物向区内两家企业发放260万元绿色贷款。创新推出了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抵押融资业务,截至6月底,为全省8家企业办理了碳排放权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4832.49万元。

碳金融业务是花都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积极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绿色项目融资等产品,也是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

目前,广州银行成功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利率3.65%,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花都区内绿色项目及全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全国率先试点“创新型药品置换责任保险”,通过药店为区内居民提供过期药品优惠置换服务,全区已有83家药店为超过1.4万人次居民提供药品置换服务。

“体制机制的创新激发出绿色发展活力,涌现出一批新产品、新服务。”花都区相关负责人说,在成立之初,绿金改试验区就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的“1+4”激励政策,对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根据花都区产业特点,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制定了《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企业认定方法》和《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项目认定方法》,对区内项目进行认证,2018年筛选出绿色项目90个,2019年初步筛选出绿色项目70个,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支撑。

推动发展绿色湾区经济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此项工作的定位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协调发展的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新平台、“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

“借助大湾区的机遇,绿金改试验区将自身的创新发展融入大战略之中,可以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经验。”花都区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该区积极探索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模式,全力推进绿色金融交流合作,谋求与港澳共同发展,共建粤港澳绿色金融核心圈。

金融机构是推进合作的载体。花都区积极鼓励港澳地区金融机构在绿金改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合资证券、基金、期货和保险公司,并支持金融机构将绿金改试验区内的分支机构升格为以绿色金融业务为主的分行或分公司。

在产品服务创新方面,花都区积极推进发行境外绿色债券,组织区内2家绿色企业赴香港申请发行绿色债券。同时,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银行公会等单位共同制定《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实施规范》,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提供指引。

在一系列合作的背后,常态化沟通机制正在推进建立。花都区积极参加省、市金融监管部门组织的粤港澳金融交流活动,在一年一度的香港亚洲金融论坛、穗港澳金融合作推介会等活动上推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吸引港澳金融机构来该区合作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与香港品质保证局进行全方位合作,签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

花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改革前沿阵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推动发展绿色湾区经济。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绿金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不断在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推广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推动绿色金融要素集聚,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切实发挥绿色金融的引领辐射作用,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拉开全市专项整治序幕 这次盯上别墅违建 芙蓉花园15栋违建别墅被除

拆违观察羊城晚报讯记者梁怿韬、通讯员成广聚摄影报道:向规划部门报建时“又矮又小”,真正建设时却“超高超大”;看到邻居通...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