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线 共筑健康梦 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 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增城日报 2019-08-22 11:01

区疾控中心开展应急队伍军事化训练。

本报讯(记者沈枞 严洁君)传染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增城区以健康促进、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工作为重点,全面落实疾病预防控制的各项工作措施,在传染疾病防治、卫生应急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切实制定工作措施

提高传染病防控效能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有效控制和遏制各种传染病蔓延的有效措施。据区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增城区已构建了以疾控中心(CDC)为主体,覆盖各定点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卫生站等的防控网络体系。作为最早接触可疑传染病病人的基层医疗机构,早发现是关键,一般轻症病人(如登革热)均可以在基层住院隔离治疗,如果是重症感染者,则可转诊到区人民医院或省水电医院。

在不断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与医疗隔离救治条件同时,增城区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003年非典疫情后全国建立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对霍乱、艾滋病、结核等39种法定传染病由医疗机构诊断发现后实行网络直报。区疾控中心每天均有专人对国家大疫情网、学校晨报、疫情监测预警等网报系统进行审卡,及时排查各单位上报的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与此同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为发现并报告传染病的第一线,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人后,规定的时间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对传染病病例相关信息进行网络直报。疾控中心疫情监测人员及时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审核和疫情分析工作,对传染病信息系统的预警信息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处置。据统计,增城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99.98%,审核及时率为100%。

据了解,在针对人感染禽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增城区积极做好监测及防控工作,开展相关危险因素和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时掌握蚊媒、虫害等的动态,发现异常情况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当发生可疑传染病疫情时,及时对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来源,确定传播途径,掌握发病情况,迅速对事件作出研判,果断采取防控措施,以防疫情扩散流行;同时,指导做好疫点及患者所在医疗机构开展现场消杀灭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次生事件发生,并对疫点(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动员教育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加强个人防护,防止出现继发病例。加强自然灾害发生后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开展灾后防疫处置,确保大灾(风灾、水灾、地震等)后无大疫。另外,增城区还开展学校晨检信息直报,学校是水痘、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聚集性疫情的易发地,开展学生晨检能及时发现疫情,最大限度减少聚集性疾病的发生,据了解,去年学校晨检处理率为100%,及时率为93.48%。

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2018年,增城区对16间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并增设信息化系统设备,改善预防接种环境,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预防接种服务。

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区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是世界上突发事件发生种类多、频次高和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等频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对公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增城区不断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积极搭建卫生应急指挥平台,提高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区疾控中心成立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小组、消杀队伍、检验小组、健康教育、后勤保障小组等的应急队伍,每年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应急队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举办实战演练,近年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实操演练。同时,在2018年还成立了一支由现场处置组、流行病学调查组、消杀组、检验组、后勤保障组、宣教组等多部组成的应急队伍,并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值班期间不得离开管治辖区,遇上突发事件时30分钟必须回到单位。

为保障卫生应急工作顺畅开展,其中少不了充足的后勤供给,这不但要求要配备足够的物资设备,也要提供良好的个人防护装备,更要储备先进的应急技术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区疾控中心对卫生应急物资、设备、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均逐年加大投入,区委区政府在政策、财政上也给予大力支持。2018年投入20多万专项资金采购了超低容量喷雾机、流调专用应急箱、采样箱、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装备耗材;今年申请了50多万专项资金用于应急仓库建设及应急装备、个人防护用品的购置。

新闻推荐

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本报讯(记者钟林威见习记者陈颖诗)记者从近日新塘镇召开的村卫生站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该镇将利用两年时间,在全镇范围内推进...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