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先锋探营垃圾焚烧发电厂 争做垃圾分类宣传者先行者示范者
观看环保科普视频。
本报讯 (记者陈剑婷/文 孙毅强/摄)焚烧一吨垃圾能发多少电?垃圾焚烧会有异味吗?焚烧后的垃圾渣怎么处理?烟气排放达标吗?8月16日下午,一群媒体人走进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边参观边提问,详细了解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情况。原来,这是增城日报社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的“垃圾分类齐步走媒体先锋带头行”主题党日活动。
在该厂解说员的引导下,增城日报社党员干部参观了垃圾焚烧发电流程、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的建设历程,观看了相关环保科普视频,参与了垃圾分类闯关游戏、资源再利用产物科普展示互动橱窗等体验感和互动性较强的游戏,了解了该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情况、垃圾焚烧发电流程与处理工艺等,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解说员介绍说,由于储存坑四面密闭,池内墙壁上设有抽风口,使池里面形成负压,气体出不去,因此即使面对堆积如山的垃圾,现场也闻不到一点臭味。依山而建的干净整洁厂区、用废弃塑料瓶盖设计的墙面,以及先进的焚烧技术、烟气处理技术让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打破了大家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
据了解,该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年处理量73万吨,年发电量约2.63亿千瓦时。电厂采用先进的焚烧技术、烟气排放控制技术。渗滤液处理实现零排放,不会向厂外排放任何一滴废水,不会对河流及周边地表水造成任何污染。炉渣经处理后用于制作路基、环保砖等。
前来参观的增城日报社党员干部一致认为,垃圾焚烧发电可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最大限度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是目前破解“垃圾围城”、共建美好家园的最佳选择。我们要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先行者、示范者,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不辱使命,率先垂范,主动担当责任,为群众普及知识、消除疑虑,以媒体人的力量带动和引导更多市民投身到垃圾分类中,以自身行动感染家人、感染同事、感染亲朋好友,努力营造“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美丽家园作贡献。
增城日报社党支部书记、社长罗锦房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积极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增强绿色低碳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走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前头;二要创新方式方法,当好垃圾分类的先锋队和宣传兵,在报纸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短视频的作用,及时向群众讲解、演示垃圾分类知识、相关讯息和处理方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三要以身作则,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党员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责无旁贷的责任,自觉在工作和生活中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同时积极感召和带动亲友、周边居民群众参与及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推动广州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做出应有贡献。
最后,增城日报社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宣读了《垃圾分类齐步走媒体先锋带头行》倡议书。
■记者手记
垃圾围城,来势汹汹。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推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也是一项系统又长期的工作。
目前,增城的垃圾分类系统“后端”——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力厂建设已初具规模。面对当前的现状,垃圾分类工作难点在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前端”和“中端”。我们还得从实际操作入手,促进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后端处置无缝对接,既要引导、督促市民把垃圾从入口端分类投放,让老百姓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养成环保的好习惯,也要匹配科学有效、可被监管的运输环节,相互衔接。前端的垃圾分类处理做好了,也就成功了一半。
大方向已然明确,相信在政府、民众、企业的多方协力下,努力做到源头分类的精细化、运输的合理化、处理的科技化,垃圾分类的步伐一定会加快,目标一定能达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贵荣通讯员冯贤婷)区创新创业协会8月13日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班子成员。据了解,区创新创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