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碟沙涌河长杨科:昔日黑水涌鱼虾翔游

广州日报 2019-08-14 04:13

杨科整治后的磨碟沙涌。磨碟沙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核心区域,河涌全长约2.1公里,河道宽度约11米,是广州152条需要重点整治的黑臭河涌之一。

今日的磨碟沙涌,宛若一条绵延在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的绿色缎带。而两年前,它还黑臭无比。昨天,磨碟沙涌街道级河长、海珠区琶洲街道办事处主任杨科向记者介绍了磨碟沙涌由黑变清的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实习生何思妍

河涌终于变清了

磨碟沙涌在整治之前,“散乱污”企业丛生,污水直排河涌,水体黑臭。因为磨碟沙涌流域位于琶洲互联网集聚区,河涌周边建筑工地分布密集,大量泥浆水未经过滤直排淤塞河道,导致河道过流能力锐减。两岸违法建筑密布,影响绿化,阻隔道路。“以前夏天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敢来乘凉,从这里经过时,都是捂着鼻子。住在附近的居民夏天都不敢开窗户。”杨科说,自己刚刚担任街道河长时,经常能接到群众电话,询问磨碟沙涌的截污工程何时能完工,磨碟沙涌何时能变清。

2018年,琶洲街道办事处重拳出击磨碟沙涌治理“痛点”,全年磨碟沙涌清淤14800立方米。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21日,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约8768平方米。新建磨碟沙涌西河段530米堤岸,加装安全护栏,在河涌护坡种植草皮,堤岸上新建人行道路,翻新跨涌石桥。“说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杨科笑着说,经过治理后,磨碟沙涌已彻底告别劣V类水,水质常年能保持V类,遇到好的时段还能达到IV类水。

如今放眼磨碟沙涌,涌边的绿道好像一条“绿带”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筑工地中穿行,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

居民满意度达到99%

杨科说,河涌两岸6米范围内的拆除违建和整治“散乱污”是河涌治理中的“硬骨头”,每一个违建最终拆下来,都要花很多精力,有时不光磨破嘴皮子,还要“跑断腿”。

他举例说,磨碟沙涌的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为重点工业区,沿途长期分布着几十个大工地。去年以来,建筑黄泥水直排磨碟沙涌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该涌水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到下雨天,磨碟沙涌就会变成一条“黄龙”,水质变得较差。“工地要赶工,基坑的黄泥水也必须排掉,否则影响施工安全。这个矛盾必须破解。”最后,街道办得出一致意见,施工工地必须统一修建沉淀池,将黄泥水经过沉淀过滤后进入管网处理,而不能直接排入河涌。经过半年整治,共封堵涌边排污口11处,磨碟沙涌终于告别了黄泥水污染的问题,水质改变立竿见影。那段时间,越是下雨的时候,就越是杨科忙碌的时候。他经常要在下雨的时候前去巡查,是否有企业偷排黄泥水。

另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是,当时河涌边上一家汽修厂因投入较大,经营者一开始对搬迁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街道办与他们多次约谈都无效。为了争取这家汽修厂搬迁,杨科前后和汽修厂的老板谈了不下十次。后来,汽修厂老板在获得一定补偿后,主动从河涌沿岸搬走。

河涌能变清,与周边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杨科介绍说,磨碟沙涌边上之前有一家存在了十多年的菜市场,一直没有办下证照,属于违章建筑,但周围居民都在这里买菜。起初,当街道办提出要拆除这个肉菜市场时,周围居民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街道办在拆除前对居民进行了宣传教育,要清楚地让老百姓知道河涌治理是为了谁。”

经过广泛动员之后,周边居民都对拆违建的工作表示了理解,最后只用了十余天就将肉菜市场拆了。周围的老百姓也切实感受到了河涌治理带来的好处。以前菜市场的垃圾和污水都直排入河涌,并且菜市场周围气味很大,还有很多老鼠,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但菜市场搬走后,河涌在短短一年内就开始由黑变清。随着河涌由黑变清,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随之提升。最近一次调查显示,两岸居民对河涌治理的满意度达到99%。

“手机24小时不关机”

经过市、区评估,磨碟沙涌已于2018年底实现“初见成效”。根据区生态环境分局水质检测报告,磨碟沙涌今年2~6月份水质为基本达到不黑不臭,达到整治目标。杨科介绍说,目前磨碟沙涌边的违法建筑已基本拆除,截污、清淤和堤岸建设工程都已大致完工。目前大的难题已经解决。杨科表示,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河涌截污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此前曾发现在视频监控盲区将外面的污水偷排进河涌的现象。对此,街道办拓宽了视频监控范围,也提高了人工巡河的强度,确保每个区域有人管、有人干、有人巡。杨科说,他的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一旦接到有关问题的举报,便会及时协调各部门前去解决问题。

新闻推荐

街道政务中心一周最热业务榜 失业业务办理迎来高峰

海珠区龙凤街记者从海珠区龙凤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上周工作日(8月5日-8月9日),该中心迎来失业业务办理高峰,排名前三的业...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