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涌河长朱泰:河涌变清了 产业升级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罗煜森
20年黑臭河涌变清了
朱泰告诉记者,大塘涌(含支涌)南洲段位于东风村内,全长2628米(主涌1678米、支涌950米),2018年被列入为全市15条重点整治黑臭河涌。整治面临几大难题。一是“水黑臭”。大塘涌位于典型的城中村内,以低端产业为主,印染漂洗、小餐饮等小作坊污水直排水质黑臭。二是“走不通”。一些建筑物因历史原因骑压岸线,巡河通道难以全线贯通。三是“管理难”。大塘涌及支涌主要位于典型城中村内,流动人口多,城中村早期缺乏统一规划、历史遗留问题多、市政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突出,招工桥、车辆乱停放、三线乱拉挂等现象随处可见,城市管理难度极大。
但大塘村从2018年开始蜕变。首要任务就是要使河道贯通。首先是街村联动齐动员,深入摸查河涌情况;同时,街道班子多次到现场实地查看,和村社干部一同积极劝解,争取群众对河涌治理的支持。
通过对大塘涌及支涌两岸的建(构)筑物登记造册,拆除河涌两岸违建48处,面积3380平方米。结合大塘片区大塘支涌两岸景观整体规划建设沿河区域慢行步道、生态走廊及绿化景观,对大塘片区进行专项整治,大塘支涌两岸累计6栋房屋一楼腾出河涌6米范围,拆除建筑面积累计约856平方米,沿线长约180米。在街道办的努力下,一楼住户的部分房屋被打掉外墙,留下承重柱,被改造成仿骑楼式景观。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截污、补水、生态修复、河涌保洁以及“四洗”和“五清”等措施,集中精力攻坚黑臭河涌。2018年至今,全街巡查河涌总路程921.25余公里,发现问题1000余个,已解决问题1000余个,街、村(居)河长巡河签到率100%。从今年开始,随着海珠湖调蓄水的补充,河涌水质进一步改善,大塘涌内开始出现成群结队的鱼儿。目前,大塘涌的水质能常年保持V类,部分时段能达到IV类。
环境改造好产业升级快
除了水变清了,大塘涌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河涌两岸的城中村已经实现产业升级,从过去的小制衣厂、印染厂林立转型升级为创意产业园和青年创业园。“现在,很多年轻人或者创客都喜欢租住在这里。”朱泰说,只有把环境整治好了,才能吸引高端产业进驻。去年以来,海珠区、南洲街道和东风村依托大塘地铁站和广州塔和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辐射区域,积极引入有村级工业园区和老旧物业改造经验的企业进行产业活化,先后加快推进第三方企业广州市艺宝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乐乎公司、优势物业共代管辖内出租屋12栋,总面积达到3.5万多平方米。在大塘村聚德西路口,原5栋老旧私人物业通过引入第三方企业广州市艺宝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和产业提升,打造了以科技创新、时尚设计、文旅双创为主流产业的德臻科创园。河涌变清后,两岸物业也跟着升值。城中村的房屋经过盘活后也像写字楼一样高档。如今,这些委托第三方经营的物业,已有90%的进驻率。
村干部带头拆违建
朱泰表示,拆除河涌两岸的违章建筑是大塘涌整治中面对的最大难题。“很多河涌边的房子都是村集体物业,拆违肯定会影响他们的收入。拆不动怎么办?经济联社干部带头拆自己的违建,做好表率。”
在拆违的同时,还提升两岸环境。朱泰告诉记者,目前,街道办在大塘涌、支涌两岸设置公示牌,实施16-20小时保洁制度,安排工作人员从凌晨3点至22点进行保洁。同时,区、街、派出所、村社联动,重拳清理了大塘涌两岸招工人员聚集的乱象;以消除火灾隐患、河涌整治、环保治污为突破点,清拆河涌两岸“小散乱污”等违法建设,累计清拆整治区域内违规搭建的顶层板房、窝棚、铁皮屋等违法建设98间,面积约10451平方米,清拆违规广告招牌215个,对整治区域道路沿线整治乱摆卖1738宗次。此外,街道还对城中村内的市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
海珠区河长办负责人表示,大塘涌变清,得益于海珠区采取多项措施对大塘涌开展综合整治。一是排水口整治,大塘涌沿线共5个排水口、7个雨水口,目前均已完成整治。二是支管完善及黑臭河涌整治工程,新建污水管约340米,河涌清淤5700立方米。三是龙潭村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包括新建排水立管及新建污水埋地管道约152.68千米。四是红卫村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包括新建排水立管及新建污水埋地管道约160.5千米。
新闻推荐
警示录 司机“顶包” ●出车祸后让人顶包 ●险被保险公司拒赔
驾车出事故后,保险公司拒绝赔偿,原因是保险公司认为驾驶员存在“顶包”行为。事情的经过究竟是如何呢?粤AK**2小型轿车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