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世界”少儿艺术作品展 尽显孩子纯真童趣
展览一角。
优秀少儿作者获奖画家作品。
本报讯 (记者陈振华)暑假中8月,由六合斋文化公司主办的以“童眼看世界——七彩童年”为主题的“增城区橄榄树少儿艺术作品展”在区图书馆盛大展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陈侗,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李智勇、副主席刘向东,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彭力,区中小学美术教研会主席曾永彬,区图书馆副馆长罗德远等来宾出席了开幕仪式。
身兼省艺术评论学会副秘书长、高剑父纪念馆馆长助理及画家、艺术评论家身份的胡爱明老师,以较高评价向记者介绍这次少儿艺术作品展:“孩子们艺术作品,种类繁多、稚拙天真、色彩斑斓、构思巧妙、造型夸张、手法多样,线条富有表现力。孩子们所画形体虽不合比例,外形歪扭,线条弯曲,但掩盖不住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个性追求,纯真的情感,稚拙的童趣。”
胡爱明老师介绍说,从水墨画“甲虫故事”系列,看得出孩子们在掌握了墨的焦、浓、重、淡、清,如何浓破淡,干破湿的表现技法后,以甲虫为主角用水墨表现甲虫遇见的故事。孩子们大胆泼洒,自由轻松、趣味十足。如钲君同学画的《妈妈的宝》,虫妈妈张大嘴深情地护着小虫子,小虫子也挺享受,母子深情,画面感人。又如赖誉同学画的 《巨钳兄弟又捉狗》,趣味盎然,顽皮味十足。
作为“橄榄树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王锦锋老师对记者介绍说,儿童水墨画教学,他们起初的导向是传承传统水墨画法,并逐渐梳理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注重笔墨训练,尊重儿童的笔墨感受。教学过程中,启发跳出图式的模仿状态,鼓励和发现孩子的原生态表现。根据学生实际形成了“先放后收”的有效教学策略:如果拘泥于技法和理念,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就有可能失去活力,变成死板地、机械地模仿和复制。如水墨课程的“放”,在“放”中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从而积累、形成孩子自我感知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一种“自教”。实践证明,孩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是快乐而充满自信的,他们是在“放”中自主地学习,在放中“感受”和“试错”,并自我成长。
该机构的培训技法是多种类的,也产生大量优秀作品展出。如胡爱明老师所介绍的:“看孩子们笔下的创意素描,夸张大胆,想象丰富,色彩缤纷,所画事物不被客观所困,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毕加索创意班表现的《立交桥交响曲》,通过构思,用心画、动手剪、互相衔接,巧妙组合,充分利用材料特点粘成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那交错的立交桥,就像各种优美的舞姿,扭动的线条,又像一场舞动的空中芭蕾,再加上穿梭往返的各色小汽车,构成了一支支美妙的城市交响曲。”
“梵高创作班毫不逊色,课堂上同学们在了解向日葵的名称及来历、形态与特点、梵高的故事及创作背景。在欣赏完作品构图、色彩处理、花朵造型,采用超轻粘土对《向日葵》进行了临摹和再创作,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捏出一朵朵灿烂的向日葵。是那么的坚实夸张、饱满有力、绚丽多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明快爽朗在作品中一览无遗!”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开发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唐三彩"、"古驿道写生","正果蒙花布"等一系列活动。为了使用课程更贴近生活,更具有童趣,启发孩子们大胆想象,以喜闻乐见为基础,开发了《乌鸦喝水》、《蚂蚁掉下水》、《白猫遇见蚂蚁》、《小蝌蚪找妈妈》等一系列课程。对新材料、形式、表现手法等进行各种的尝试和探索。”
据了解,橄榄树少儿艺术教育是一家致力于少儿艺术教育与研究的教育机构,全方位培养少年儿童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美术表现能力等审美修养能力,情感和叙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方法论等研究性学习能力,自强自立、坚持不懈、专注、正直、善良等品格养成能力。这次展出的孩子们的大量优秀作品,证实该机构的教育目标得到初步实现。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文明实践 “乡村振兴·幸福三星”开镰节活动 喜庆丝苗米丰收 金稻开镰 乡村振兴
田园风光。落日余晖照西河。“乡村振兴幸福三星”剪纸作品馈赠三星村。金灿灿的水稻。收获的喜悦。绑禾秆比赛。金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