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拾荒成瘾 二十人花费五小时清理,还邻居一个没有异味的夏天
环卫工人从独居老人周带好住宅中清理出一车车垃圾。
8月7日,尽管艳阳高照酷暑难耐,但对在仙村镇教育路居住的住户来说,今年应该是一个最舒服的夏天了。当天,仙村镇挂点领导组织挂点部门、居委干部、环卫工人、志愿者20多人从早上9时至下午3时,顶着烈日清理“一座垃圾山”,还附近居民一个没有异味的夏天和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
记者龙永辉 文/摄
独居老人爱拾荒“囤货”抵制清理
据了解,这名爱拾荒的老人名叫周带好,今年69岁,收养了一名女儿,其丈夫9年前去世,一个人独居在仙村教育路粮所集资楼二楼。据她周边邻居介绍,周带好性格有点古怪,不仅从不收拾屋子,还喜欢往家里捡垃圾,晚上就睡在垃圾堆里。
这样一来,她周围的邻居遭了殃。令人作呕的恶臭味弥漫在楼道,附近邻居只得将门窗紧闭,但散不去的恶臭还是免不了飘进来。居民多次向居委会反映,镇挂点领导、挂点部门和居委干部一直都想办法解决,但周带好坚决不同意开门。其女儿陈子华又怕母亲强烈打骂,也不敢打开门,致使政府无法组织人员及时清理,导致周带好屋内垃圾积累堆放近5年。
耐心劝导终换来老人女儿支持
进入夏天以来,镇挂点领导、挂点部门和居委干部接到周带好附近群众的多次信访后,多次忍着扑鼻的异味,上门看望周带好,与她谈话沟通,动员其打开门,让政府组织人员帮她清理垃圾和搞好室内卫生,但均被她断然拒绝。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问题,挂点领导、挂点部门没有放弃,再次找到陈子华,一次、两次三次地和陈子华拉家常,讲道理,室内堆积满屋垃圾不仅会滋生蟑螂引发疾病,更怕引发火灾隐患,危及老人的生命安全。经过多次的劝告,终于让陈子华明白:清走垃圾,消除安全隐患才是对母亲的真正孝顺与爱。
五小时清理出五年囤积数吨垃圾
8月7日上午9时不到,镇挂点领导带着挂村部门工作人员和居委干部、环卫工人、志愿者20人顶着烈日酷暑来到周带好家,陈子华与其丈夫带头顶住恶劣的臭味打开大门,只见室内的桌子上、冰箱上、沙发上堆放着各种纸皮、易拉罐、塑料瓶、塑料袋等垃圾,令人触目惊心。
20多人全力投入垃圾的处理行动中。由于垃圾堆积太久,室内臭味令人作呕,环卫工人戴了口罩作业都感觉到臭味太重难以承受。经过众人近5个小时的努力,周带好室内的垃圾终于全部运清,在门外空地堆成了一座“垃圾山”。
8月8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周带好家所在的2楼,没有再闻到清理前的异味。周边邻居也一致肯定政府、居委为居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多年来,无论我们怎么说她都不听,垃圾堆积起来,不仅臭,还引来更多蟑螂和老鼠,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感激政府做通工作,清理掉这个隐患。”二楼一名住户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像周带好这样的独居老人爱拾荒“囤货”的新闻在全国各地都不鲜见。平日里,不少老人都有“舍不得”心理,家中没用的瓶瓶罐罐舍不得扔,晚辈们处理旧衣旧鞋会念叨浪费,甚至见到别人丢弃的废旧物件,也会如获至宝拿回家放着。所以,即便一些老人爱捡垃圾,人们也普遍认为这是节俭的习惯。
但像周带好这样,痴迷捡垃圾,并且只进不出数年,家里成了垃圾回收站,恐怕不仅仅是习惯了。其女儿害怕母亲打骂,更怕承担不孝的“罪名”,只好袖手旁观多年。
对于周带好这种行为,心理专家解释,内心孤独引发人老人“强迫性囤积症”。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因为内心孤独,才会用捡垃圾充实自己的生活。
老人捡垃圾囤积,并且身处糟糕的居住环境中,其实是老年人疏于自我照顾的一个信号。而一些独居老人没有旁人提醒帮助,很容易因为缺乏整理收纳,滋生火灾和生病隐患,亦容易因垃圾问题导致邻里关系紧张。
关爱老人,尤其更要关爱独居老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要有生活上、精神上的。有时候,比起物质匮乏,情感交流的匮乏造成的伤害更大。对老人痴迷拾荒背后的“心荒”,无论是子女还是社区,需要更多理解他们内心的“强迫性囤积症”,真正打开老人的心房,清扫其内心的阴霾,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安享晚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诗敏)8月6日,广东省一心公益基金会第十服务队队员到增城区三江镇探访1名贫困家庭患有重大疾病求助患者,为其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