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夯实基础强组织 锻造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从化区西塘村发动党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共同推进西塘童话小镇建设。资料图片
每天,在从化南平静修小镇的重要地点和路段,都会出现一支“红袖章”队伍,他们佩戴红袖章,手拿对讲机,活跃在角角落落,成为村内治安动态的“观察点”和“流动哨”;放学时分,由村内中小学生组成的“向阳花”宣传队把在学校刚刚宣传的人居环境整治知识宣传至家长耳中;“贤内助”文明队活跃在村内,关爱孤寡老人、单亲母亲、留守儿童,传递巾帼情……
“南平静修小镇以党建为抓手,齐聚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打造乡亲服务站,开启了"724"群防共治创新模式。”南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说,通过整合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伍军人、热心村民、妇女儿童等各方力量,借助更多元的渠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社会协同无缝化,共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振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振兴”。从化正以锻造“红色引擎”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组织振兴工程,推动全区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更加坚强有力,为把从化打造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有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一幅村风民风更淳朴,基层治理更和谐的新图景正在广州北部出现。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
策划统筹朱伟良
新风入村
田野遍开文明花
“西和村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生活一定更美好!”前不久,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在从化西和村正式启动,今年已逾80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黄俊英跟老搭档何宝文用生动活泼的故事向在场观众讲述广州好人、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的意义,引来阵阵掌声。
走进西和村,除了感受到万花绽放的美景,还能体验以“和”为主线的文化底蕴。“西和村,是宝地;将你我,来养育;建设好,新农村;本条约,要牢记。”在西和村文化广场,竖立着一面别具风格的墙,墙的正面刻着西和村村规民约。而墙的另一面,则印着数十种字体的“和”字,展示着西和村以“和”为根基的文化脉络。
“西和村建设了村史馆、家风馆,开展了西和好人、西和最美媳妇、西和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还围绕村集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制定了村规民约,大力倡导文明乡风,凝聚了村民共识,形成了发展合力。”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说,在文明乡风的普及下,近几年西和的发展变化很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优质生动的文化表演、文明宣讲活动陆续来到农村,为当地村民送上一顿又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文明实践在从化各处的祠堂前、榕树下、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已蔚然成风。
去年6月,从化莲麻村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分设莲麻大舞台、农家书屋、卫生站、垃圾分类宣教室、广播站、仁里集等多个实践点,开展“日行一善”、“最美家庭”、道德讲堂等活动。同时,莲麻村成立了文明乡风评议会,修订村规民约,大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莲麻村结合本村群众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际需要,制定每月活动计划和课程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表示,自设立实践站以来,莲麻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特色小镇打造,整合全村资源,借助全区力量,利用“一站多点”,在全村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使之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文明之风吹遍莲麻村的每一个角落。
放眼全区,从化坚持整合统筹资源,分批分级设立区、镇(街)、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村民法制议事大厅等实践点,形成“一中心(所、站)多点”的功能布局,为群众就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最大便利。同时,自行编印了上万册资料作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轻骑兵活动和党员自学的必备工具书,组织百名轻骑兵骨干队员开展送学送志送智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活动。
目前,全区8个镇(街)、221条行政村已实现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配套各类文明实践点1100多个,共开展2000多场宣讲活动,教育引领近12万党员群众增强对新时代新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宣讲活动,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广泛凝聚共识。
创新机制
党建一体化联动多方共同参与
“如今村里可变了大样,环境好了,路两旁的垃圾桶多了,灯也亮了。”从化良口镇塘尾村村民官叔谈起这几年生活的改变,脸上藏不住喜色,“河岸道修好了,又建起了公园、广场,每天绕着小镇散步运动,享受到了城市的休闲生活。”
塘尾村的变化得益于生态设计小镇的建设。去年,生态设计小镇选址在从化区良口镇,通过盘活旧厂房、旧村落等存量物业和村集体留用地,让流溪河畔的一个旧农贸市场蝶变成为世界级的会议会址。
塘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新颖介绍,为了形成共商共治共享工作格局,提升工作合力,在小镇建设过程中,通过党建一体化联动工作机制,将生态设计小镇所涉及的村、签约企业、湾区开放大学联盟起来,成立中共良口镇生态设计小镇委员会。
“小镇党委由镇领导、村书记、企业、学校党员组成,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议,各方人员通过交流、互助,推动小镇建设。”曾新颖说,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推动生态设计小镇内的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实现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文明共创、环境共造、社会共治,带动盘活区域内人、财、物等优势资源,促进党建与产业发展相融互动,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潜能,最终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镇(街)党(工)委为领导,片区行政村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进驻企业等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促使各项资源相融相促、互联互通,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南平静修小镇建设中,村委会和珠江实业集团成立合作公司,创新建立村企合作模式。张国华说,企业把“物管”理念“搬”进了南平,在村里成立了“乡村综合管理办公室”,对村域公共区域的公共秩序、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进行统一管理。
与此同时,该村组织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党员等到每家每户派发宣传单张,加深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理解。“现在,我们每个社都有村干部负责联系,每户村民都有村干部和党员联系,他们不仅经常走家入户宣传,还带头搞卫生,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张国华介绍,目前,南平村实行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和农村党员包户的挂点联系制度,构建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机制,有效发挥了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
眼见村内环境一天天改善,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现在村民不仅自觉搞好房前屋后的卫生,见到邻居家卫生没搞好,也会主动提醒。在村道上看见垃圾,大家都会主动捡起。”张国华说。
党建“上云”
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如何动员农民,改变观念,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如何预防企业在农村实施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冲突”……在今年“七一”活动中,生态设计小镇党支部与塘尾村党支部党员“结对子”,农村老党员向企业的年轻党员传授了大量的农村工作经验,企业的年轻党员也向农村党员讲解低碳智能产业以及企业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曾新颖说,小镇推行“支部+企业+农户”“党员+重点项目+农户”等模式,把党性觉悟高、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安排到生态设计小镇项目建设上,运用线上线下等手段,在入户宣传、项目用地、纠纷调处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主动积极参与,实现了党建和产业融合发展。
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从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多渠道全面强化基层治理,为全面振兴发展奠定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良好乡村社会治理基础。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了解村里的最新信息和相关政策,还可以在手机上咨询办事流程,不用亲自到村委会或者镇政府。”南平村村民邱大哥打开手机里的“从化·仁里集”客户端感叹道。
“仁里集”是集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共服务、农村电商于一体的云平台。其中,包括“我要知道”“我要说话”“我要办事”等七大功能模块,定期发布党建业务知识和学习工作活动情况,及时更新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话题内容,着力解决村民通过平台提出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在线上,依托互联网+现代技术,创新打造“仁里集”共建共治共享“一键通”云平台,拥有注册用户4.9万余人,28个试点村的基层党员干部依托云平台收集村民建议意见3854条,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问题5150件;在线下,投入资金1921万元实现全区221条村的民主法治议事大厅全覆盖,各村已运用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讨论重大事项1711次,参与议事村民共3.2万人次。
与此同时,按照市委关于“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要求,从化积极践行组织力提升、审批服务改革、党员服务群众等多个机制,在温泉片区和生态设计小镇片区试点探索“六呼六应”基层治理新模式。
“创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新模式,锻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基层治理新引擎。”从化区有关责任人表示,通过建设智慧党建平台,推进农村党建工作迈向智能化和科学化,使农村党建工作从分割走向联合、党建管理从模糊走向精确,推动党建工作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向党员群众覆盖。
新闻推荐
广州市11区环境竞争力评价出炉从化环境竞争力凭“三项第一”居首
信息时报讯(记者欧嘉福通讯员穗环宣)环境竞争力是一个地区通过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地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