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智、送技、送文化 全市首个涉农孵化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在增城成立
新农人共聚一堂,学新思想、讲故事、诉梦想、抒情怀。通讯员供图
南方日报讯(记者/朱伟良通讯员/刘镇)增城农人育丝苗,不忘初心逐梦想。7月31日,广州市首个涉农孵化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增城小楼镇正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揭牌成立,新农人共聚一堂,学新思想、讲故事、诉梦想、抒情怀。
把农业科普送到田间地头
活动伊始,增城区委宣传部、小楼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为小楼镇正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揭牌。
据介绍,小楼镇正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正旭现代农业孵化园为依托,整合园区30多家入驻企业的优势农技资源,坚持“带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农业科普服务平台,助力小楼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正旭现代农业孵化园是广州市首个涉农孵化园,集金融服务(资金互助合作社)、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科技运用推广、农产品加工配送及仓储、农产品展示销售等配套功能于一体,以孵化农业龙头企业为目标,打造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农产品配送、仓储冷冻、农业观光等一体化平台。
小楼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以正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依托,整合更多资源、发动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通过开展农业培训、农技交流、农耕体验、农业研学、农业观光、特色农产品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农业科普活动,让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新时代农业的魅力,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增城品牌
米中碧玉,饭中佳品。人们这样赞誉丝苗米,而丝苗米又以增城产最为有名。
在活动中,“纪念水稻矮化育种技术创立60周年”短片的播放、增城区农科所所长刘成枝对丝苗米产业发展及种植经验的分享,引起了在座的小楼镇丝苗米种植企业代表及种植大户的共鸣与讨论。
丝苗米米粒较小,约为普通米大小的一半,因此其亩产量远低于普通水稻。亩产600多斤普通米的田地,最多只能产出400斤丝苗米。然而,它口感柔和,易于消化,属于“上乘米”。增城当地一年两季的种植条件,可以让每亩地带来3000元的净收益。
默默坚守十数载,孜孜耕耘结硕果,在随后的“我与丝苗米”故事环节,广州市正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挂绿米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以自身经历,分别讲述自己在农田这个主战场上奋斗的故事,有苦有乐、有喜有泪,打动众人。
作为广州市级试点单位,小楼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探索“所+站+基地”的实践模式,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给什么”为出发点,以实实在在“送下去”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送进村庄、校园、企业等。
新闻推荐
篮球赛现场。本报讯(记者龙永辉通讯员王就娣文/摄)仙村镇第四届“禁毒杯”男子篮球赛自7月19日开幕以来,赛事正在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