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一大“心病” 涉及上亿居民的老旧小区怎么改?
2017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厦门、广州等15个城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截至2019年5月底,各地上报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老旧小区不应被遗忘,但改造工作面广量大,改什么、怎么改、改后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考验城市治理水平。
■从整修房屋到加装电梯
位于江苏南京玄武区红山路的十字街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约有1800户居民。据小区居民徐开健介绍,刚入住时小区整体环境尚佳,后由于车辆增多、房屋老化、人员变化,小区“脏、乱、差”等现象愈发严重。
2017年,该小区历时近半年,投入3000余万元,完成了环境整治、房屋整修、基础配套改造等40余项整治内容。现在小区环境整洁,道路宽敞,曾经的垃圾死角已不见踪影。
老旧小区情况各异,因民所需、因地制宜成为改造“法宝”。2017年,广东广州海珠区兰蕙园小区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改造中,水管老化、“三线”交织等几十项居民反映强烈的意见被收集上来。“围绕居民痛点,先干什么、提升什么,有了路线图。”海珠区素社街道办事处主任庄婷婷说,小区改造面积2万平方米,涉及资金600万元,“每分钱都争取用在"刀刃"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在此前的吹风会上介绍,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内容主要分三大类:一是保基本的配套设施,包括水、电、气、路等;二是提升类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活动场地、配建停车场、物业用房等;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类的内容,包括养老、抚幼、文化室等设施。
截至2018年底,全国试点城市共改造老旧小区106个,惠及5.9万户居民。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2018年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完成1万多部。
■改造力破“三大难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老旧小区改造的流程包括计划制定、资金统筹、综合协调等环节。在这过程中,居民意见统一、老旧设施更新、资金筹集渠道等是多地面临的共性问题。
——居民意见不统一时有发生。“因历史遗留原因,老旧小区地面及楼顶有较多违建,施工队拆除时,常遭到居民反对。”南京市玄武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物业管理科科长潘永祥说,加装电梯更是如此,不同楼层的业主诉求不同,很难达成一致的意愿。
——改造牵涉单位多,协调难度大。“三线”整治一直是改造中难啃的“硬骨头”。“管线混乱是旧城普遍现象,一般而言,迁改费用由各管线单位分摊,但由于这些单位多为垂直管理,协调难度大。”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处处长赖永娴说,为此,广州出台“三线”整治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明确整治牵头模式、技术规范及费用分摊方式。
——改造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全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还是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为主,社会和居民参与较少。为持续推进小区改造,广州等地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带动企业、居民共同出资”的资金筹措机制。对于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由财政专项资金加以保障;对于提升类项目,则鼓励居民通过自筹、房屋维修基金等渠道筹集部分资金。
■改造意在构建长效机制
小区环境改善后,居民更加追求有序的社区秩序、融洽的邻里关系。以老旧小区改造为载体,厦门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进一步增强老旧小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将“生人社会”打造为“熟人社区”。
多位基层人士认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居民收入不高、出资意愿低、硬件条件先天不足等问题,改造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任重道远,需要社区、物业、小区等主体共同形成合力。
在广州,涉及改造的社区成立“建设管理委员会”,搭建公众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平台,并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长者综合服务中心、母婴室等便民设施场所建设相结合,推动实施“微心愿”、社区学堂等互助项目,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
“老旧小区改造远远不仅是一个建设工程工作,更多的是一个社会治理、基层组织动员工作,需要发动老百姓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黄艳表示,在这过程中,政府一定不能大包大揽,而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新华社
新闻推荐
海珠桥封闭 29条公交线绕行 将于8月3日至9月10日临时封闭39天
此次海珠桥封闭,主要是起义路海珠广场道路品质化提升工程施工的需要。信息时报记者梁钜聪摄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