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要“软硬兼施”
五羊茶馆
老旧小区微改造焕然一新、改善保障房配套基础设施、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媒体近日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该局多渠道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目前已制定整改措施129项。通过切切实实为民服务解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不但让城市变得更漂亮,焕发老城市新活力,也让老旧小区居民居住更舒适、更幸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无疑是一个城市微改造、民生大保障的好抓手。一提到“老旧小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区破、硬件差、居民生活不便,就像位于海珠区的兰蕙园,曾经外观残旧、“三线”凌乱、路面破裂,小区排水、排污管网因年久失修而出现淤积和化粪池堵塞,让居民烦恼不已。因此,老旧小区改造必须先从硬件着手。
无论是硬件设施、小区空间,还是公共配套,老旧小区都面临着突出问题,改造要从何入手?首先是“治”,治危房、治违法建设、治开墙打洞、治公共空间违规使用、治乱搭架空线。然后是“补”,补防水抗震、补市政基础设施、补居民上下楼设施、补停车设施、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小区信息化应用能力等。
顺利推进“治”与“补”,一要厘清“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和“混合动作”。像管网改造、光纤入户、完善无障碍设施、垃圾分类设备等属于“规定动作”,由政府兜底;停车位和充电桩建设、小区绿化等则属于“自选动作”,当由居民自筹;旧楼加装电梯则属于“混合动作”,居民自筹与财政补贴相结合。二要采取“一楼一策”,针对不同老旧小区的特殊情况,采取“菜单式”改造。
补齐硬件短板,老旧小区有了新面貌,但还不够。众所周知,老旧小区问题,有“硬”也有“软”。譬如,许多老旧小区居住群体构成复杂,多以老年居民、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外来购房户、租赁户等为主,小区自治不够完善,许多老旧小区连业委会都没有,居民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因此,老旧小区改造不能满足于外观改善,还要深入到小区内部结构,帮助小区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力量协同的小区治理体系。对暂时没有条件成立业委会、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也应实行准物业管理,在清扫保洁、安保巡查、维修养护、垃圾分类等方面予以规范。内外兼修,老旧小区生活才会有彻底的改观。
“三分建、七分管”,政府投入资金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如果后期管理跟不上,不久也会反弹。最佳的办法就是,把老旧小区整治完的后续管理工作让位于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管理力量,政府应乐见其成。
◎连海平 媒体人
新闻推荐
加装电梯,怎样统一高低层意见? 沙园街采取“街道-社区-楼宇”三级工作机制解难题
街道、社区多次为沙园北街十三号之一居民就加装电梯相关事宜进行协商。通讯员供图地处海珠西部的沙园街,60岁以上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