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环卫监督科负责人毛雄志:告别生活垃圾“混运” 完善收运网络是关键 机关干部畅谈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包括源头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终端处理等环节。其中,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颇为重要,影响着源头分类及终端处理。部分市民反映垃圾分类后存在“混装”“混运”现象,居民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目前,增城区生活垃圾分成4类: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依托供销社现有回收网点,结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进行对接回收。有害垃圾产生量相对较少,由各镇街环卫部门对接社区、村红色桶点统一收集,运往辖区临时储存点,最终由区城管部门进行统一运送至广州市专业部门处理。但部分小区确实存在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合情况,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混运”相对较少。
当前,全区3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正在强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实践来看,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解决“混装”“混运”问题是得到有效解决的。以荔城碧桂园为例,针对餐厨垃圾,该小区配备专门餐厨垃圾收运车辆,对接收集蓝色桶点的餐厨垃圾,送往垃圾中转站简单脱水后,最终送至终端处理,全链条实行专车专运,桶站对接,收运网络完善。
垃圾分类工作一环紧扣一环,每一环节都需要全面提升,才能真正提高分类效果。要完善收运网络,配备配齐收运专门车辆、升级改造分类设施设备仍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记者何秋玲 通讯员罗燕婷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影红通讯员姚飞燕)7月13日,二汽增城客运站公交卡位处发生了温情的一幕:一名八旬老伯突然晕倒,值班工作人员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