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证便民”,用减法为获得感充值

广州日报 2019-07-16 03:59

10个工作日可领入户卡、卫生行政审批申报材料平均减四成、128项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三个零距离服务”惠及企业群众……近年来,广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一些不必要证明事项进行大刀阔斧的清理。特别是针对“办证多、办事难”的问题,各区创新方法、分类施策,积极推动“减证便民”取得扎实成效。今年3月,相关报告指出,广州市区两级取消证明事项已达430项,成为全国清理证明事项最多的城市。

证照做“减法”的背后是老百姓获得感的“加法”。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注入强心针。从营商环境到人才政策,从政务服务到行政审批,广州各区瞄准问题、抓住重点,以火热的劲头干出了好的效果。比如,南沙区着力优化人才引进服务模式,实施“收审分离”“当天初审”“减证提速”等优化措施。现在来南沙落户,不仅材料交得少了,从申报到落户只需10个工作日即可。再比如,海珠区在“琶洲建设者之家”推出全国首个“无人值守”智能政务服务驿站,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的民生、交通、住房、通关等约100项便民服务,都可以在这里跨城通办,24小时“不打烊”。

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要问广州“减证便民”工作的动力在哪儿?首先是来自认识的转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如今,类似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成为共识。认识到位了,实践才不会走样,才能立查立改、即改即行。其次,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这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给政务服务开辟了新的可能。线上申报、线下交件,线下物理集中、线上并联审批,以往跑腿、审核的琐碎流程极大简化。工作提升了效率,群众收获了满意,用好技术之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关键是开创未来。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广州取得的成绩仍有提升空间;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仍有不少。无论是改进方法,还是创新手段,广州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体验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要向更精细、更精简、更精准的方向不断前进。

精细,即措施更精细。能充分考虑不同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主动贴近、靠前服务,及时解决困难,用广州的温度温情温暖服务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精简,即流程更精简。过去为什么会出现“跑腿多、办事难”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流程繁琐。改进服务体验,就要从简化流程入手,该减则减、能免就免,尽可能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方便。

精准,即服务更精准。日新月异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写着“服务”的定义。标准化服务正向定制化、个性化转变。同样的,政务服务也要在技术、手段、模式创新上闯出新路,让服务更智慧、群众更满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减证便民”看似是一项专门性改革,实则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目前,这一改革在广州初见成效,但办事创业中的“烦心事”还有不少,进一步梳理、发现、消除“奇葩证明”更不能松劲。我们要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力度,真正让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办事零跑动”成为常态。

(广州日报评论员毛梓铭)

新闻推荐

小摄影师用镜头捕捉美好

摄影社团的成员在校园中练习摄影。社区志愿服务也成为小摄影师取材内容。孩子们学习了摄影技巧后,用不同角度...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