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街庆丰村:“城中村”蝶变“美丽乡村”
村民在生态优美、环境整洁的村子里休闲散步聊天。
本报讯(记者 李妍 凌云 文/摄)庆丰村位于荔城街中部,面积约3平方公里,下辖汤屋社、陂吓社等11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2800人,是一个处于城乡结合部,人口较多,较分散的一个行政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作物种植、外出经商务工和厂房出租。
近年来,庆丰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极大的提升了村容村貌和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原来坑坑洼洼的路面也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地被改造成了休闲广场,原本脏乱黑臭的池塘经过治理变成清澈干净鱼塘……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庆丰村已由昔日的“脏乱差”城中村摇身转变成为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大大提高。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017年庆丰村被选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试点,为切实治理“脏乱差”现象,庆丰村“两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每家每户进行入户调研,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鼓励村民全过程参与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和环境治理。
村“两委”召开党员、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庆丰村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积极协助村“两委“参与美丽乡村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事务,发动与组织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既有效保障村民利益,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庆丰村持续深化完善乡村各项制度,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以党内民主促进村级民主。班子成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召开村民协商议事会,落实便民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工程环境两手抓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以前村里的环境很差,鱼塘周围杂草丛生,散发着恶臭味,村道和小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加上道路两旁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根本没有村民愿意出来散步活动,村里一片黑寂。”村民对以往村里脏乱差的情况记忆犹新。
生态宜居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关键的一环,庆丰村一手抓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一手抓环境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了解,庆丰村对寮前岭风水塘、马屋、汤屋塘围塘边环境进行清杂草、打捞垃圾等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还进行景观改造和绿化美化建设,突出了村独有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对陂吓社和洋溪社的文化室进行装修美化,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将陂吓合作社周边村道基础硬底化,并在池塘边设置仿木护栏,保留原有的植物,增设休闲建设设施,在保持村原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居住环境的同时,消除塘边的安全隐患,为当地村民创造村容整洁、环境宜人的宜居环境。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村民有了集体活动的场所,每到傍晚,广场路灯下都聚集着一群村民在音乐伴奏下跳着广场舞、聊天、散步。
此外,为深入推进庆丰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庆丰村居民区和主要道路均建设有多个垃圾池,清洁卫生、绿化管理、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了资金保障和维护人员安排,保障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能长期有效的维持下去。
发展农业旅游产业 打造特色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只改善人居环境,更重要的还有发展特色产业,走出村民致富的路子。庆丰村充分挖掘生态环境潜力,利用村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集生态体验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据悉,村内农民大量种植荔枝、龙眼、黄皮等作物,庆丰村积极寻求好项目,通过制定发展计划,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及经验交流会,鼓励社员村民进一步扩大种植和经营规模。在每年的荔枝节里,庆丰村内游人如织,游客在游览景点的同时,还购买品尝新鲜美味的水果特产,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此外,庆丰村的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有粤赣湘边纵队东三支六团增城人民常备第二大队部旧址,在马屋景区内建设有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一座仿古建筑,里面陈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三支队六团增城人民常备队第二大队各个时期的战绩和重要人物的历史。庆丰村通过积极修缮和保护传统民居,不定期举办传统的民俗节庆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美丽乡村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新闻推荐
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载梦行 荔城街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文艺晚会
晚会现场。本报讯(记者李妍孙毅强通讯员吴怡芳文/摄)7月1日晚上,荔城街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文艺晚会在区青少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