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幸福感的策略探究 教学随笔

增城日报 2019-06-25 11:41

增城区荔城街中心小学 邓锡容

在体育课教与学相向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中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感受,从而逐步转变学生喜欢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思想困境,成功体验上体育课的幸福乐趣。

1.要有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的体育教学思维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已经形成三种固化的教学思维,即:“体育即运动”的思维、“运动即教学”的思维、“教师即教练”的思维。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学身体运动”,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享受身体运动的快乐”的错误思维。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是教学活动生成的基础,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因此,对于体育形成要有正确的认知,理解“体育教学的内涵”,在教学中分析、判断、推理体育教学现象,从而进行符合学生身体发展需求的思维活动,才会收获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学生的身心朝着可持续的趋势发展。

2.要有符合学生身心实际的学习动因

在当前学生的体育课堂中,大多都由于学习动因不明,即:以运动技能为关注对象、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以技能水平为评价内容。造成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中以运动技术为关注对象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中以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中只关注运动技能的形成结果等错误现象出现。只有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是什么”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形成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的体育教学思维,才进而能够关注到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规律,能从学生的主体性来考虑身体体验,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对学生进行适宜的身体练习刺激体验,让学生形成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树立身体练习体验的信心,达到预期的效果。

3.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实施教学

以跳绳教学为例,根据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即是将跳绳运动技能为成“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 。初步掌握跳绳运动符号的基础训练体验;在跳绳动作技能的基础之上,按照跳绳的“基本跳”、“步伐跳”、“花样跳”、“合作跳”等运动逻辑,组合不同的跳绳动作进行反复的身体练习体验形成跳绳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以跳绳为技巧锻炼形成跳绳应用技能。因此,教师只有明确学生学习动因的基础上,才能从学生身心差异出发,重视学生身心关系,关注到学生生命价值的体现,让学生个体在分层练习体验中提升自信心,真实展现内心深处的幸福。

打造幸福体育课堂,需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幸福快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积极愉悦的心态参与到身体练习体验当中,从自己亲身练习感受中带来乐趣与满足,为学生身心终身的幸福练习体验奠基。

新闻推荐

增城区掀起“安全生产月”活动热潮

本报讯(记者李妍龙永辉陈华宇黄丽萍周影红朱贵荣黄婧琪李意稳孙毅强通讯员列嘉仪李美艳陈月喜李丽张家裕李军伟裘哲辉)今年...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