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记录身边的美好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叶伟报 焦何结
紧张精彩的龙舟赛、热闹丰盛的龙船饭、古色古香的宗族祠堂……百年车陂龙舟景中的这些经典画面,不是出现在端午时节的车陂涌边,而是出现在天河区政府大院。近日,“天河之春”2019年天河区第二届学校美育节系列活动收官,21所中小学的艺术实践工作坊在天河区政府大院展览,展现了近年来天河美术教育教学的成果。师生们用多种艺术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好,讲述身边的故事,引得不少观众竖起大拇指。
多样创作展现龙舟景观
一走进艺术实践工作坊展览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百年车陂龙舟景。东圃小学的孩子们以广州非遗项目——“龙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立体创意手工、写生、版画、绘画、泥塑等多样化创作形式,全面呈现了龙舟采青仪式、赛龙、龙船景、龙船饭、龙舟汉、龙舟精神等龙舟景观,让人置身于一个“龙舟文化”隧道。
车陂的龙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2017年成功申请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陂龙舟最大的特色,是龙舟文化与祠堂文化的融合,“扒龙舟”并非单纯的民间竞技,而是连结宗族文化、情感、信仰的纽带。东圃小学的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致力打造“非遗文化传承”特色项目。通过馆校共建平台,学校老师带孩子拿着画笔走进龙舟文化展览馆,走进宗祠,进行非遗课堂——车陂扒龙船的学习,深入了解和感受车陂龙船的独特魅力。
学校美术组开设了“一水同舟 美溢龙溪”艺术工作坊,让美术创作和龙舟文化碰撞出火花。本次美育节,东圃小学的孩子们以龙舟文化为切入点,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全面呈现龙舟景观,尤其在《车陂龙舟景》大场景的创作中,以创新的艺术形式展现龙舟非遗文化。艺术工作坊让全校学生从小接触传统文化,关注和宣扬广州本土的民俗文化,通过艺术活动的教育和熏陶,使本土的民间文化得到传承。
用植物传承古今文化
植物的叶子、花朵还能被利用起来,变成艺术品中的一部分?本次展览中,元岗小学、柯木塱小学、黄村小学的压花艺术工作坊让人眼前一亮。
元岗小学、柯木塱小学、黄村小学的压花艺术工作坊为干枯的植物重新赋予了生命力。一花、一叶、一草,在师生的妙手下变成了一幅幅会说话、会讲故事的艺术品。柯木塱小学的一名同学告诉记者:“这些作品都是用植物的花、叶、果实等经过处理后制作而成的。”她展示了用压花制成的“二十四节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品。元岗小学的师生们则用压花来讲述好家风的故事、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呈现古诗文中的优美意象。
据了解,压花艺术已立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压花艺术项目。2014年起,元岗小学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国菊的压花团队合作开发共建了元岗小学《压花艺术》校本课程,依托美术课堂和压花社团,分年段开设了初、中、高级植物压花班。从素材、内容、呈现形式、实用等维度开展艺术与自然、文化、生活融合的压花特色校本课程。
变废为美记录身边美好
纸条通过卷、捏、折、粘,可以变换出各种姿态,变成孩子们手中灵动的小花、可爱的青蛙、饱满的葡萄。废纸经过孩子们的手,变成了立体的雕塑。棠下小学的乐“卷”工作坊和沐陂小学的仿铜纸雕将纸艺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衍纸又叫卷纸,是纸艺的一种形式。一卷纸,一支笔,一点胶,就可以做出形态各异的衍纸艺术品。棠下小学美术组结合学校“情怀教育”的理念,把衍纸教学作为学校的美术特色课程,并以此为契机,建设衍纸艺术工作坊。工作坊在衍纸实践活动中融入了绘画语言、装饰技巧、色彩搭配、雕塑方法和中西方文化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手工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创意思维。孩子们的衍纸作品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据棠下小学教导处主任刘韬介绍,为了节约成本,学校用碎纸机给孩子们“生产”创作用的纸条,每条纸大概五毫米宽。
而沐陂小学则通过纸雕的形式将废纸变成美丽的艺术品。展览现场,一幅木棉花开时的日常图景展现了羊城浓浓的生活气息。沐陂小学成立了仿铜纸雕美术工作坊,通过引领学生在仿铜纸雕的制作体验中了解青铜和纸雕艺术的起源、发展、种类,感受青铜艺术和纸雕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学生在课堂上既体验了制作的快乐,又了解到原来这些生活垃圾同样可以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
在为期10天的展览中,21所学校的艺术实践工作坊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据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建辉介绍,此次展览的21所学校的艺术实践工作坊是从全区的中小学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奖。“天河区举办美育节的目的在于以美化人,以美育人,借美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纯洁师生心灵,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很多都是孩子们在课堂上完成的,其中很多都是绿色环保的。制作手工作品,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与人合作的品质。”
新闻推荐
作者:杨过我们分手了,他欠的钱与我无关。“当初如果不是招行推荐,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平台!现在里面有49万拿不出来,都快崩溃了。...